English

寻找窗口形象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

2001-06-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 岚 张春平 我有话说
从出版社创办之初,它的读者服务部就倚仗出版社的支持,在图书流通市场上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书店能够做到专业定向明确,本社图书种类齐全,深得读者的喜爱。如今,许多书店在塑造出版社形象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但是,作为销售部门,书店在塑造形象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重视一下本身的效益呢?记者就这些问题,探访了人民文学、科学、三联书店、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中国青年、科学技术等十几家京城的出版社书店。

出了朝阳门地铁站,记者来到中科院直属科学出版社所办的科学书店,虽然是临街而建,但是由于客流量较少,而且所卖的图书多属于曲高和寡的专业著述,中午两点钟,仅40多平米的店堂里除了营业员空无一人。

尽管在书店的4000多种上架图书中,新书占了一半以上,该社销售部主任张晓凌称“以后争取达到两万种左右”,但仍然有许多新书放在库房里无法与读者直接见面,狭小的空间淡化了读者购书的欲望,店面的扩展已经成为科学书店目前很大的一个问题。出版社办书店,无非是这样几个目的,创造经济效益、提升出版社形象和方便读者购书、阅读。但是,科学书店一天只有几百元的码洋,因而出版社对书店并没有特别的销售指标,书店的销售额仅仅是整个发行部门的1/30。张晓凌说到这似乎有些窘迫:“我们也希望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但是目前看来,真的很难。”

从科学书店走上过街天桥,记者看到,打掉了围墙,拉上了落地玻璃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店——人文之春装修一新,路人从外面一眼就能看到里面的漂亮模样。

人文之春以文学图书为主,经营品种将近2000种,读者来到这里,只要是该社的图书,大部分都能够买到,这对于许多人文社的老读者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书店经理李春凯也认为,作为社办书店,之所以收回出租的临街房屋作为门市,并且花了40万元进行装修,他们的主要思路不在于能挣多少钱,而是为了提升出版社自身的形象。比如,书店陈列了一大批《青春之歌》、《星火燎原》等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书籍,五、六十年代文艺界大家写给人文社的亲笔书信、手稿也被整理出来与读者见面。

从朝阳门换车到了美术馆,记者来到坐落于美术馆东街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这家2000平方米的三层书店,在开业5年以后依旧保持着它的现代气息。进入书店,传入耳中是悠扬的音乐,映入眼帘的是一本本精品图书,通过旋转扶梯来到二楼的网络咖啡厅,点一杯咖啡,翻一翻中意的小说,才发现原来购书可以如此享乐和惬意。

书店经理杨静说:“社办书店是出版社的一个窗口,能使读者了解出版社的面貌和形象,也能反映出版社的想法,三联书店的想法就是韬奋先生所倡导的‘竭诚为读者服务’。”正是有了这种观念的指导,使书店赢得了大批固定的读者群,在书店的各个角落都能发现一些孜孜不倦的抄书族,也听到了一些真正的好建议:有的读者希望能增加座椅;有的读者希望从环保出发,不再使用塑料袋装书。读者意见虽小,但能帮助书店从小处改善形象,帮助书店的成长。

由北京三联和香港三联共同出资合办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在经营模式上选择了经理负责制,这种科学的现代经营方式,在经营上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大社科,小综合是其基本的市场定位,书店经营社科、历史、哲学、电脑图书、艺术设计类等6万多种图书,三联版仅占10%。

无论是从3000万以上的年销售额来看,还是从读者心目中的整体印象来看,“三联韬奋图书中心”都是社办书店中做得比较成功的,但它同样无法避免社办书店自身的问题。“怎样能够找到一个窗口形象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是杨经理最大的苦恼,而怎样能培养出优秀的销售人员和管理人才,如何使销售人员发挥出图书导购创造力,也是他最想解决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