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唐韵:关怀中的写作

2001-07-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有很多作家是弃医从文的,现代的有鲁迅、郭沫若;当代的有毕淑敏、池莉、叶广芩。供职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艺研究所的唐韵是其中的一个,并且,她拥有“医学硕士”和“文学硕士”两个学位。在当今的作家中,这种学科背景几乎是惟一的。并非说医与文一定有着怎样必然的关联,也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科学和人文共同的关怀,使得唐韵笔下的文字更具有对于生命的彻悟和由之而来的深刻的悲悯与感动。

一部散文集《我们的蜗居与飞鸟》,使评论界对唐韵刮目相看。如果将90年代兴起的以柔媚婉约甚至是脂粉气见长的小女子散文作一参照,那么,正好显示了唐韵眼光的纵横、思想的沉着、情感的尖锐和行文的强悍。唐韵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精神状态,因而她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素质、生命与死亡的交接与融合,以及人道主义和终极关怀等一系列“男性话题”投入了更深情的目光。

尽管唐韵比一般的女性作家甚至比许多男性作家更关注于人类生存的根本话题和终极的命运走向,但是,我们仍然轻而易举地从字里行间看出唐韵极具个性色彩的个人化追求和对自我内心感受的强烈偏嗜。90年代开始,许多作家都在寻找写作的出路,唐韵则在“行走”中成功地实现了其创作观念的突破与转变。2000年5月,唐韵参与“走马黄河”活动,并于新世纪初出版了《左岸的黄河》。这次是唐韵第四次攀上青藏高原,第四次穿越丝绸古道,但是,我们从《左岸的黄河》中已经难以辨识过去的那个蛰伏在“蜗居”中放飞心灵“飞鸟”的唐韵了。唐韵不再执著于死亡主题的诠释,而对散落于北中国广袤土地上的“最卑微的生存”充满了感动。“当我们感慨文学边缘化的时候,想起那里的底层人,我们的感慨可能就会少一些世俗气。他们的坚忍和生命力常常使我感到自己的卑微和某些欠缺。”

《左岸的黄河》出版后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好评。唐韵认为这是她对文化传统的再认识的表达。传统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但又常常被谈论的话题,只有在具体的处境中才会感知传统的具体性。这是一个所谓的全球化时代。在商业主义社会里,“新”字可以满足人们特别是青年的时尚心理;但就人文范畴而言,传统仍然是有力量的。我们的未来需要接续于昨日的积累,就像希腊巨人安泰需要他的母亲大地女性的力量接续。而传统力量的获得,是有条件的,它需要自身积累和完善。“行走”让唐韵认识了西部,认识了大地,认识了中国。唐韵认为这很重要,只有看到并了解了他们,她才可能不断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才有可能校正自己写作和关怀的目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