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感受阅读之愉

2001-10-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汪鹏生 我有话说
《给青少年讲欧洲》,雅克·勒戈夫 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写书很累,这是学者们都知道的事情,然而读书也累,这恐怕就不是所有的学者都能理解的事情了。针对时下做学问的浮躁之风,大家都呼吁要静下心来,多读点书,多做点功夫扎实的学问,但是如何让人们免除读书受累之苦,特别是如何让青少年学子免除读书之苦,并且在阅读中感受轻松和愉悦,这应该也是学者们份内的事情。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把读书写书看作是非常神圣甚至是神秘的事情,古人把读书特别是把读经典图书当作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社会对读书的环境要求也相当的重视,读书必须有书房,书房不论其大小,也不论其布置的华美与否,但要雅致。这么一来,写书就更神圣了,伟大如孔夫子,一辈子也是“述而不作”,他的伟大的思想和精辟的论述,还是他的后学们根据他的讲授记录下来的。而外国人则与此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人文著述方面,就显得轻松得多,也更自由得多,许多看似不经意之作,却特别耐读耐看,许多大学问家,在做学问的时候也很愿意写一些小文章,并能给人以很多启迪。

著名的欧洲史学家雅克·勒戈夫的《给青少年讲欧洲》应该就是这么一本包容巨大而又短小精悍的可读之书。

这本书文字刚过五万,连同插图不足四个印章,但读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大致地对什么是欧洲,对欧洲的人文地理风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历史、地理、人文知识与欧洲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叙述,配以适量的插图,也不是在讲地理的时候就讲地理,讲历史的时候就讲历史,更不是用历史来叙述历史,时空上并没有一定的限制,读起来给人以轻松之感、快乐之感。要说明这一点,不妨引证几段原文,以资证明: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一位来自巴黎的旅行者在一座大城市——伊斯坦布尔(过去叫君士坦丁堡)下机。他到了土耳其,他在欧洲。在伊斯坦布尔,他走过一座长几百米架在一个狭长的海道上的大桥,此时的他仍在土耳其,但已不在欧洲,他进入了亚洲。他步行了几分钟从欧洲的土耳其到了亚洲的土耳其。”

“欧洲没有太高的山,最高的是阿尔卑斯山,最大的比利牛斯山或最长的喀尔巴阡山都不难翻越。以莱茵河和多瑙河为首的许多江河都可以通航。因此,欧洲拥有一整套陆路、水路和海路系统。”“每个欧洲人不用走多远,就能见到一个火车站、一个机场、甚至一个港口”。

“在确定人类群体时,饮食习惯占有重要地位,欧洲人吃面包,亚洲人吃米饭,非洲人吃木薯,印第安人吃玉米。尽管在欧洲各种饮料相互流通,但至今其北部和东部还是啤酒的欧洲,西部和南部则是葡萄酒的欧洲。除特困者外,肉与面包同样已成为欧洲人的日常食品。”

作为一个学者,作者在论述欧洲与其它各洲的不同点时,也对欧洲本身所固有的缺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如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都在欧洲的检讨,对欧洲巴尔干半岛是个巨大的火药桶的断言和警告(作者发出这种警告时还是1997年,当时还没有北约轰炸南联盟的事件)等等,这些都表明了一个学者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睿智的洞察力。在读这本书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轻松和愉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