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普”成就书业奇观

2002-01-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隽 我有话说

  这是一群新闻工作者,一群从事科学普及的编辑记者,他们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界“业内人士”,他们当中有的甚至连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的名称都叫不准确,他们的团队都非常年轻。但是,他们不经意间出版了一套书,一套让每个读者看了就想买、买了就想留的书。这套书因为无利可图而打击了盗版,还赢得了读者和市场。

2002年元月8日,第二届北京地区出版物发行研讨会已接近尾声。按照安排,社科、教辅类图书在丰台区的京丰宾馆,英语和期刊类被放到了稍有些偏远的石景山区京燕宾馆。记者利用周末的时间,就近造访了一趟京丰宾馆,看到二渠道日渐火爆的交易现场,着实让人感到“入世”以后,中国书业市场化脚步迈得越来越快。

本来没打算去京燕的。在天极网(www.yesky.com)总裁李志高先生的约请下,记者与正在京燕宾馆参展的电脑报社三位负责人坐到了一起。刚一见面,他们三位都不急于介绍自己,从天极网站办公的紫金大厦走到人大西门一家餐厅的路上,与记者连个招呼都没打。他们在饭桌上坐定后也不急于开口,在李志高的介绍下,他们才一一与记者交换了名片。记者与他们的话题是在饭吃到快要饱的时候才开始的。以为这种对话十分艰难,却不想聊开以后,他们三位都争着叫“小张”,把许多有趣的故事分享给了记者。

电脑报社办公在重庆,它是重庆市科协直属的一家传媒集团。叫集团其实并未挂牌,申报了三四年,得不到审批,后来他们就放弃了。但电脑报社到目前为止已拥有21种子报子刊,这种规模的传媒运作,在国内现有的报业集团乃至整个报界是不多见的。与记者交换名片的三位电脑报社负责人分别是常务副总编刘信中、副总编谢宁倡和发行部主任吴永强。在他们的名片上,抬头最起眼的一行字是“中国发行量第一的计算机报”。兼任电脑报社副社长的天极网CEO李志高说,电脑报目前的发行量65万份,已连续多年位居行业报第一,这在业内是绝无仅有的。看得出来,他们很在乎行业内的这个品牌。

出版《电脑报》合订本,是从1993年开始的,至今已快十个年头,书界似乎对它还没有什么印象,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成功。去年,《电脑报》2000年合订本(分上、下两册,一套共32元)实际销量为108万套。今年销的是2001年合订本,一套也是上、下册,外加两张光盘,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总定价为40元。元月1日全国各地同时上市,元月8日清点仓库,已完成125万套的销量。他们说,报社准备加印的纸张只能再印5万套,如果势头好的话,他们准备重新调整一下目标,向150万套进军,毕竟这才刚开了个头。

8天销售125万套(250万册),总码洋为5000万元,这相当于目前国内一家中等出版社一年的出版规模。刘信中说,这还只是电脑报社图书出版部的一部分,如果累计的话,报社全年的图书销售总码洋早就过亿了。

在未见到《电脑报》合订本之前,记者就以思维的惯势对它作了一个猜想:就像所有普通报纸每到岁末年初叫卖的合订本那样,大4开或小4开,厚厚的一撂,将全年的报纸或缩影装订在一起,打上工本费,也不用书号,多数采取邮购的方式进行销售。但当记者手捧这套最新出版的《电脑报》合订本时,感觉有些诧异:首先是它的开本,是国际流行的杂志那种大16开,其次是它的用纸,封面完全按畅销书来设计,亚光的,贴有防伪标识,内页正文用的是浅黄色防盗纸。上下两册的总定价为40元,附赠2张光盘。版权页上显示每册的印张为27个。算一算:一套两册54个印张,定价40元,平均每个印张0.74元,这还包括了2张光盘的成本在内。这种用纸,这种封面,这种定价,实在让人有些不可思议。即使采用普通52克或57克书写纸或胶版纸印书,印张平均定价也多数维持在1.20-1.50元左右。当然,它更不能与91页、售价16.80元,一个印张5.6元的小册子《谁动了我的奶酪?》相提并论。

《电脑报》合订本的销售奇迹是怎样创造的,他们经营图书的思路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记者试图从电脑报社几位负责人那里找到答案。刘信中现场总结了几点,他强调首要一点是《电脑报》的品牌;其二是合订本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其三是发行网络的健全。

《电脑报》在计算机报纸行业的第一品牌是不可动摇的。但这种品牌价值不只是体现在订阅报纸时的一种认知度和信誉度上,它还体现在作为商品的合订本售前、售后服务上。翻开合订本,它不是全年报纸缩影的总装订。为了突出实用性和收藏价值,他们首先将全年的报纸上所有的商业广告删去,然后再对报纸的内容分类重新进行编排和整理,还在目录处加上索引,最后补充一些报纸上未曾刊登过的但又十分有参考价值的实用文章,作为附录部分的内容。厚厚的两本书,定价才40元。无论是从用纸、价格还是内容上考虑,见到这样一本合订本,每一位电脑爱好者都不会轻易放过它的。

负责发行的吴永强告诉记者,每年《电脑报》合订本的发行都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以权谋私”,有一年他们从重庆用火车发合订本到外地,途中遇交通堵塞,只能分时段放行。这可急坏了急于让合订本上市的电脑报人,他们与车务段上负责放行的同志交涉,当车段长得知火车上装的是他一向爱看、并年年订阅的《电脑报》合订本时,就私下作主让他们先通过。事后作为感谢,他们送了一套合订本给车段长。前些年每到12月中旬,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带着大卡车到重庆来,守在电脑报社仓库前,争先恐后地抢着拿货。有时卡车为了排队,经常发生争吵。因为对图书发行商来说,早一个小时拿到书,效果绝然不同。

为了改变这种你争我抢的拿货状况,电脑报社决定改发行商上门取货为报社往全国发行商发货。尽管这样增加了发货运输成本,但避免了发行商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电脑报社就坚持这样做下去。

去年12月中旬,2001年《电脑报》合订本在印制完毕后,集中由报社按由远及近的原则,发往各地运输部门的仓库中待命。到2001年12月31日晚上,电脑报社发行部全员出动,向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逐个地打电话,通知他们在2002年1月1日凌晨4点到当地的运输部门火车站、货运公司或航空货运公司取货。在元月5日开始的第二届北京地区出版物发行研讨会上,来自东北三省和北京的一些图书经销商们都颇有微辞,见了《电脑报》的刘信中、谢宁倡和吴永强他们,就开始抱怨:你们发货也够损的,凌晨4点开车拿货,重庆冬天的早4点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北方却要顶着冽冽寒风挨冻啊!

如此抢手的《电脑报》合订本,是否遭遇盗版的黑手呢?谢宁倡很肯定地告诉记者,合订本有盗版,而且不止一种。但他又面带笑容地说:我们不怕盗版,他们盖不住我们,也成不了气候。谢宁倡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用特种纸、封面亚光,每个印张的平均印刷成本只有0.20元,这种价位没有100万册以上的印量是拿不到的。这套合订本的市场定价为40元,即使用最次的纸来翻印它,盗版的利润也十分有限。如果说《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不惜成本地制作精良,用“过分”的包装让盗版商望而却步的话,那么2001年《电脑报》合订本是不惜成本、超规模地印刷,用“过低”的价格逼走了盗版,从而赢来了读者和市场。这无疑在我国出版业打击盗版方面又领先了一步。

吴永强告诉记者,《电脑报》合订本的发行是三条腿走路:主渠道有全国的新华书店系统,二渠道为各地的批发商和书店,其三是邮局征订。他强调,这三种交易渠道都是现款结算。但记者想强调的是,邮局征订这种图书发行方式,它弥补了一些不发达的偏远地区读者买书不便的缺憾。这种发行方式目前只能在报纸或期刊上实现,因为它是与报刊的订阅功能密不可分的,但能否推而广之,应用到普通图书身上,是值得业内人士探讨的。

尽管卖书的效益是可观的,但从电脑报社刘信中、谢宁倡和吴永强他们的言谈中,似乎找不到对金钱利益的那种陶醉与满足。刘信中说,按报社的惯例,被报社评为先进个人的,能拿到1万元的奖金。2001年先进个人奖吴永强最有希望拿到。他说,得让吴请客。李志高提议,来北京请,去一家高级饭店吃一顿8000元的“总统套”。吴永强笑着说没问题,但他又告诉记者,在北京梅地亚请一顿吃花上三、四千的,挺心疼。这就是他们的风格:花自己的钱,多少都不在乎;花单位的钱,一分也得计算。他说,电脑报人节俭惯了,平常工作吃的盒饭标准也就5块钱。社长在重庆请北大方正的老总吃自助火锅,每人的消费才28元。

谢宁倡反复强调这样一个数字:《电脑报》合订本从1993年出到现在,累计发行数已超过1500万册。再加上逐年递增、发行已逾65万份的《电脑报》,这无疑将在中国的电脑普及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说,能为我国的科普工作助一臂之力,这对电脑报人来说,比见到5000万的销售码洋更值得庆幸。

记者反复思量这句话的含义与分量。这不是一句随口而出、冠冕堂皇的话,它发自书业之外的人士之口,却切中了出版界业内一个很致命的要害,那就是你做书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一摞摞的钞票,还是你这本书的读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