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媒与战争进入图书选题

2002-08-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郑建鹏 我有话说
近日,在北京某高校读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王先生颇为烦闷,他想写一篇关于现代传媒与国际政治和地区战争相互影响的文章,但苦于手头材料有限,遍访京城大大小小的书店,相关选材的图书也微乎其微。大部分关于传媒的图书更愿意倾向于对特殊社会状态下各种传播因素特征的考察或者对传媒与大众文化关系的分析和探讨,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全球化与大众传媒》,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等,新华出版社的《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商务印书馆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等都是从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探讨与媒介的关系。

作为国内少有的几个专门的新闻传播类图书出版机构之一的新华出版社,对这种状况也表示了无奈和期待。该社于2002年6月在国内率先推出英国苏珊·L·卡拉瑟斯著的《The media at war》的中文版《西方传媒与战争》,据该社工作人员讲,之所以出版有关传媒与战争的相关书籍,一方面是20世纪本身是一个充满了战争的世纪,众多战争的历史讯息给研究国际关系和传媒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大量的研究素材;另一方面,20世纪末人类的传播手段空前发展,于是,广播、报纸、电视、因特网等纷纷卷入到战争中来,并逐渐在战争中发挥到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同时在某些方面影响了战争的最终结果。

实际上,自从1990年海湾战争以来,不仅战争的方式改变了,传播媒介对战争的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海湾战争一结束,许多的出版机构便将眼光盯在了这场战争上,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国外新闻界和传媒研究界撰写的大量有关海湾战争与世界传媒运作和参与的图书或文章。但当时的国内出版界并未对此产生足够的兴趣,这有出版思维的主观因素,也有稿件来源的客观原因。相继而来的科索沃战争、“9·11”恐怖袭击以及由此发生的阿富汗战争都使传媒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和施展空间。去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国内出版界闻风而动,推出不少以袭击的整个过程为选题的图书,体现出了出版界对瞬时性的大事件的及时反应能力。记者记得事件发生后没几天时间,在第12届全国书市中便有出版社赶制出了有关“9·11”事件图书的宣传招贴,抢了媒体的镜头及参观者的眼球。到任何一家书店都会看到一堆“9·11”图书摆在畅销书台上,以往一些被营业员认为没人看的关于国际关系的“冷”书,也成为购买热点。那段时间里每种“9·11”题材的图书都能拿到几万册的订单,同时,不同版本的书迅速上市,好几家出版社也努力往这类选题冲。但由于出版社的自身条件以及时效性等的限制,它们也仅仅是对事件做一个客观的陈述而已,这其中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帝国噩梦》、知识产权出版社的《灾难降临美利坚》等都是如此。

然而传媒在战争中的作用和战争过程中不同传媒之间的竞争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阿富汗战争期间,半岛电视台几乎垄断了所有人们最关心的有关这场战争的讯息,而在传媒界颇有影响的美国CNN有线新闻电视公司却如同一个旁观者,深陷在美国的官方舆论当中不能自拔,从而在战争的新闻报道上完全败给了半岛电视台。鉴于此,对媒介与战争关系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和探讨就显得极为重要。近年来,国内也曾经出现过几本有关传媒与战争的图书,如郑健的《谁在驾驭战争》、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传媒与战争》等,但都稍显单薄,而刚刚出版的《西方传媒与战争》正好给国内出版界补上了浓重的一笔。该书译者张毓强告诉记者,本书作者苏珊·L·卡拉瑟斯是英国阿伯里斯特威斯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媒介和国际事务,曾出版过《控制心灵:1944年到1960年的英国政府、媒体与殖民地的暴乱叛乱镇压》、《战争、文化和传媒:20世纪英国的军事行动》等有关战争和传媒的不少著作;《西方传媒与战争》几乎代表了卡拉瑟斯全部观点,从“战前传媒运作”、“传媒与总体战”、“传媒与有限战争”、“传媒与恐怖主义”、“传媒、全球化和其他人的战争”,以及“战后传媒运作”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战争环境中传播媒介的价值和意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作为一本纯学术性的译作甫一问世即拿到了7000多本的订单,着实让译者和出版社有些意外。

但是,我们也同时清醒地看到,现在的战争与传媒类图书几乎全部是国外版本的翻译和引进,少见国内学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即便是已翻译过来的著作,其数量同国外原版著作数相比,也是相差甚大。不过,新华出版社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此类图书却充满了信心,他认为,随着国内相关的媒介操作方式的变革,众多媒体会更多地、更大程度地参与到世界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来,而学术界对于传媒与战争关系的研究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此类图书会作为图书出版的新看点而迅速生长起来,这样必将会同时对媒介自身制定相应的工作策略和学术界更好地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极大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可能突破专业域限,使这类出版物脱离专业圈,成为普通读者新的阅读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