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变革与创新中成长

2003-01-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始于1987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如今已走过了16个年头。200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作为十六大后的第一个图书盛会,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图书零售市场后的第一次订货会,中国出版业从中获得巨大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如果说在上一届订货会举办期间,中国出版人对新的挑战还处于观望等待状态,那么,一年后的今天,历经市场磨练后的中国出版人已经由“等着看”转为“干中练”。

书业无限 品牌为王

在这次图书订货会上,出版集团以整体包装的形象全新亮相,打的是实力牌。尤其是提出“书业无限,品牌为王”口号的中国出版集团,第一次以集团形象出现在北京图书订货会,86个展位统一设计,万余种图书一起推出,出手不凡。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新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即将出台,它标志着中国出版业正式对外开放。中国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聂震宁代表集团向各界重点推荐了20种精品新书,其中包括《十六大以后的中国》、“走近大师”丛书等一批追踪时代发展、反映热点人物的社科类图书,“名著名译插图本60种”等一批工程浩大的经典文艺类图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新华新词语词典》等一批满足读者新需求的工具类图书以及“掌握英语口语”系列丛书等一批实现外语教学重大突破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新书。这些图书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无可置疑的社会、文化内涵,成为本届订货会上的一道独特的景观。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快内部改革和调整,提升创新和服务能力,从而扩大市场,长足发展,是中国出版集团在新的一年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本届组委会副主任兼大会新闻组组长刘国辉说:“整合后的出版集团符合现代出版理念,出版集团的大规模整体亮相,体现了开放的精神和实力。中国出版集团和北京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我们要逐步探索在传统的批发业务之外的多种业务形态,开拓总店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将总店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书业大中盘的战略目标。”

整合后的中国出版集团强调集团意识,各出版社仍保持各自的品牌,势不可挡。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郜宗远认为,成立出版集团后,管理由“天下”转为“脚下”,比过去更为细致具体,市场意识更为强化,二级社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从今年开始,人财物的管理将统一规划,集团出台大的方针政策,将更有方向性,各出版社之间达到优势互补。

论坛开设提供文化平台

在本届订货会上,组委会首次主动联手媒体和专家,将原本松散的媒体、专家、学者集合到订货会这样一个商业、文化汇聚的平台上,扩大了宣传,强化了造势引导。各种出版论坛的开设,使所有参加论坛的人都感觉不虚此行。

1月9日下午,由订货会组委会、《出版参考》杂志社、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主办的“中国出版论坛、出版创新研讨会”举行,从不同视角对“出版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郝振省认为,创新应该注意三方面的问题:出版创新的内涵与界定、出版创新的必要性及出版创新中的问题。中国出版业作跨越式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其中之一的信息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源泉,而信息化的具体体现是要利用网络了解出版业的发展变化。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口号就是“创新是我们每一天的奉献”。到目前为止,电子社通过网络与国外44家出版社有版权联系,今年就有300种版权合作是通过网络完成的。

“2003中国书业高峰论坛”所涉及的诸多出版话题引起参会代表的关注。中国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聂震宁认为,出版产业将形成以下主要发展趋势:作为出版产业主体的企业,其权利、义务将进一步明确,生产力将得到进一步解放;以集团化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性调整将进一步加大,进入整体推进阶段;国有发行、复制企业改制将取得实质性突破;社会资本将从出版物分销业务逐步流入出版产业;出版产业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将明显提高;出版产业内人才争夺依然激烈;出版物市场将出现繁荣景象。

为进一步扩大订货会的影响,本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和本报联合举办“专家学者逛书市”活动,李元、汪丁丁、周国平、余中先、止庵、刘华杰、黄集伟、李辉、潘凯雄、邱华栋等10位专家、学者,走进订货会现场,评点书市、把脉新书。他们认为,今年的图书订货会比以往几届规模更加宏大,这说明国内的出版业已相当兴旺。因为全国的读者不仅需要各种类型、层次的图书产品,更对图书的质量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各种媒体有一个好的阅读引导。

全国出版传媒编辑记者联席会的筹备,是今年图书订货会的一大亮点。作为出版改革的重要方面,市场营销机制的建立和强化,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扩张,是关系到出版业与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如何结合,在组织机能变革中如何面对竞争,把握机会,扩大市场,迎接挑战的关键环节。在大会组委会支持下,由在京的部分出版社与业内媒体倡议,本次图书订货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传媒的编辑记者举办“全国出版传媒编辑记者联席会”筹备会,共谋书业发展。

出版风向何在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图书订货会成交码洋23.60亿元。近500家出版社、发货店和50家相关产业的电子软件公司、造纸厂、印刷厂、防盗器材厂家参加订货会,设摊展销,展位总量达1370个,创历史新高。全国地区以上的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图书超市以及各类专业书店参加订货。大会接待正式代表近3000人,参加订货活动的全部人员达10000人以上。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本届订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黄国荣介绍说,全方位转向市场,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是我国图书业的必然趋势。在本届订货会上不难发现,相对于读者变化频繁的“口味”,图书选题立体多元,品种丰富,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在党的十六大圆满召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各种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图书选题被迅速发掘——有人打“白领”的牌,也有人押“小资”的韵,有人敲“时尚”的门,也有人动“影视”的心……这一努力契合了读者阅读心理、阅读情绪与阅读期望,表明我国出版业在选题策划方面,已开始摆脱“寡淡稀松”的窘境,而与经济发展同步进入“小康”新阶段。

与选题缤纷多彩相对应的是,出版业印装工艺的飞速发展。有顺口溜说:现在的图书印装是“遍地UV”,“页页轻型”,“处处起鼓”,“本本特型”……这个顺口溜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出版业尤其是印刷、装帧环节上近年间掀起的工艺风潮。有人称中国出版业已经进入工艺时代,有人称中国出版业已经进入印装“小康”时代。这些说法,事实上反映了中国出版业尤其在印装环节上较之过去已有长足进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