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2年度中华文学人物揭晓王蒙、张洁分别获“文学先生”和“文学女士”

2003-01-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各种名目的文学奖项越来越多、奖金越来越高的时代,作家获奖已经司空见惯,读者也早已习以为常。如何使这些奖项既能体现专业的文学精神,又能获得读者的广泛认同,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文学难题。近日,在京悄悄启动的“2002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可谓在众多文学评奖中脱颖而出,尤其是“文学先生”和“文学女士”这些新颖的命名,引起了中国文坛和国内各媒体的极大关注。

“2002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华文学选刊杂志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南方文坛杂志社、新浪网等五家机构联合举办,经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9家知名媒体的代表和张炯、聂震宁、雷达等11位著名的文学专家投票选出。这是国内第一个由媒体和专家共同参与的文学人物评选。获得首届“文学先生”称号的是王蒙,获得首届“文学女士”称号的是张洁。这两位著名作家,以他们持久的文学力量和卓著的文学贡献获得了媒体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获得这次“2002年度中华文学人物”称号的还有阎真、池莉、张者、海岩、虹影、柯云路等作家,他们分别获得“进步最大的作家”、“人气最旺的作家”、“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最有影视缘的作家”、“最富争议的作家”和“最会变脸的作家”称号。

得知这一评选结果,作家会是什么反应?第一任“文学先生”王蒙说:“我首先担心‘文学先生’这一称谓能否被公众接受,似乎有点滑稽、快乐——什么感觉我都说不清,但我相信有关单位、评论家、出版家、媒体朋友好意将作家和作品推荐给更多的读者,从某个角度说也算是一次盘点中的文学现象。当然会有人指出这是炒作。有些文学是强调严肃的、寂寞的,但即使寂寞的作家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关注。”也因此,王蒙坦陈自己出席颁奖会议是表示“谨慎的支持”。

李修文对于自己入围“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首先感到很高兴。自从写《滴泪痣》之后,他受到很多鼓励,也有非议。尽管他可以不在乎什么非议,但至少有一点影响心情。李修文说:“我之所以这么写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今天受到鼓励,更坚定了我朝着自己设定的写作道路努力的信心。”李修文并不在乎奖金。作为体制内的作家,李修文非常尊重作家协会的专家人士,包括批评家理论家,而媒体的从业人员本身有很高的水准和尺度,他觉得来自于他们的肯定是最好的鼓励。

张者得到自已入选的消息时,则感到十分意外。他说:“既然是‘最具潜质’,就包含着对未来的看法,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你必须要证明自己的的潜质,否则将会有两种可能:要么你不是最具潜质的作家,要么评选的公正性就会受到怀疑。”

虹影说:“这个奖对作家来说是悲哀的,因为作家的写作是个人化的,她的作品与社会有联系,但作品和个人是分开的,个人生活是私人化的。成为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对我个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有点不知所措,被迫地处于尴尬局面。我担心这样读者会忽视了我的作品、评论家会忽视对我作品的研究。”但是,作为旁观者来说,虹影倒觉得媒体变得更加活跃和开放,可以做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至于有没有奖金,对她来说是无所谓的。

文学不断边缘化,文学阵地不进则退。据“2002年度文学人物”评委会秘书长王干介绍,人物一向是媒体的焦点。文学界主要评选作品,评委多、作品多,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媒体、大众有机地链接,采取年度文学人物的评选,不但可以扩大文学领域,促进文学繁荣,还将更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走向大众。其评选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由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9家权威媒体选出各三名入围作家,然后再由张炯、聂震宁等11位著名文学评论家投票选出一名的当选年度文学人物。据评委会介绍,在整个评选活动中,他们都注重媒体关注度和专家权威性的结合注重文学性与大众性的结合,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力争将当年度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家推向媒体的前台,以赢得读者和文学界的更大关注。

从整个文学评选的过程看,这无疑是一次充分聚合了媒体和专家力量的文学活动。它使文学从小圈子中突围出来,找到了文学与媒体的最佳结合点,引起关注势在必然。这次评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它再次表明,在媒体时代,文学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精神现象,它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经过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士的努力,文学和媒体实现良性互动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