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辞书市场清理整顿迫在眉睫

2003-07-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赵晨钰 我有话说
盛世修典。中国出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辞书出版呈现一派繁荣局面。据统计,1949年至1979年共出版辞书890种,改革开放至今约计8000种。尤其是在1990年之后,出书速度之快,数量之巨,达到空前规模。近十年来辞书出版总量已经超过历史上两千年辞书出版的总和。但是,在这繁荣景象之后,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现今数量庞大的辞书中,夹杂着大量选题重复、互相抄袭、胡编滥造、质量低劣的出版物,这些伪劣出版物不仅扰乱市场,侵害了著作权人和出版者权益,坑害读者,也降低了我国辞书出版及学科研究的整体学术水准乃至综合国力。目前辞书出版鱼龙混杂的状况已经引起专家和有关方面的重视,这一市场的整顿已经刻不容缓。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出版历史最长、出版辞书最权威的专业出版社之一。该社每年由于伪劣辞书造成的损失惊人。据悉,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是被盗版、侵权最严重的三种辞书,像《新华字典》,每年其市场都要被盗版书抢走一半。据悉,商务印书馆每年因辞书盗版盗印就要损失上亿元。

不光是盗版书,一些有着合法身份的辞书出版物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中国辞书学会名誉会长巢峰曾撰文指出,我国辞书界目前有三股歪风:抄袭剽窃风,粗制滥造风和重复出版风。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不久前曾应校图书馆要求对其馆存工具书进行一次筛选和推荐,专家们从70余种工具书中推荐出14部,而其余50多种分别存在抄袭和重复编写、内容单薄、质量伪劣等多种问题。据专家介绍,目前图书市场上辞书的抄袭率平均可以达到70%。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表示,辞书编纂出版上的歪风严重侵害了著作权人和出版商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也导致辞书质量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此前编修一本辞书,集各专业领域的一流专家,时间往往是5年、10年,而后辞书界出现了令人深思的“王同亿现象”,他日编辞典30000字,炮制了一批像《语言大典》这样的伪劣辞典。再加上一些不具备辞书出版条件,无法对辞书内容进行专业鉴定和保证辞书编校质量的出版社也开始大举涉足辞书出版领域,形成“捡到篮里都是菜”的局面,进而导致了工具书数量失控。据中国辞书学会专家估计,2000年全国工具书出版总量千余种,其中不乏选题重复,缺乏原创的粗制滥造之作,造成辞书出版竞争无序。

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辞海编委会委员周明鉴先生认为,辞书的工具书性质,决定了它在国家文化建设以及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堪称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国家对民族的文化影响巨大。因此,辞书如果有错误,质量低劣,危害远较一般出版物的伪劣深远。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辞书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用两周时间就可以抄出一本需要编纂十多年的辞书,低成本和高销量使得伪劣辞书拥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这种掠夺性的行为因而也被一些人视为欺世盗名、骗取钱财的捷径。同时,由于辞书质量鉴别不易,普通读者不容易发现,即使发现,其结果不过是该书不能参加国家评奖而非在市场上停止销售,读者很难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也导致了伪劣辞书一时间大行其道。

杨德炎认为,由于对具体辞书的审查费时费力,因而建立对辞书出版的审查机制宜从其源头入手。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所长王宁教授也指出,辞书被人誉为“无声的老师”、“无墙的大学”。是人们据以为凭的标准书。但这样的书居然随便哪家出版社都可以出,而根本不问其是否具备起码的条件。这样辞书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对出版社进行资格审查,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方可出版辞书,这是保证辞书质量的一项亟待采取的重要措施。同时,辞书出版是一个持久的工程,按一般规律,辞书应该每8至10年修订一次,而这需要较大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对于普及型权威辞书,应该由政府给予一定的保护和支持。

业内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辞书出版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学术水准以及综合国力。目前我国辞书市场的清理整顿已迫在眉睫。而这种整顿除了业界的自觉和行业协会的监督规范以外,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宏观管理的角度给予大力的支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