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寻李贽的思想轨迹

2005-03-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李贽,明代文学史、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不仅思想奇特,而且性格奇特、经历奇特,对于任何一个研究者都有难以抗拒的诱惑。不过,他出入三教,心灵博大,著述丰富,而且由于名气大,后世假托之作不断,这些给李贽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处。然而,正如登临珠峰的快乐正在于它的险峻,喜欢迎

接挑战的许建平毅然选择了李贽研究。六个寒暑,许建平读遍了李贽著作,读遍了研究、评述李贽的著作,啃下了李贽信仰过的伊斯兰教义、阳明心学、老庄之学、佛教经典,涉猎了与李贽有过交往的焦?、耿定向等人的文集和与李贽生活经历有关的明代史料、杂记,在认真核实、仔细辨伪的基础上撰写了《李贽著述编年考》(待出),再以此为基础撰写了《李卓吾传》(东方出版社2004年)和《李贽思想演变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从而奠定了他在李贽研究领域的地位。

如果说《李贽思想演变史》重在梳理李贽的思想演变过程,《李卓吾传》则重在描写李贽一生的生活传奇。前者偏重于理性辨析,后者侧重于形象塑造。在《李卓吾传》中,作者显示了一般研究者难得的文学才华,将李贽这样一个传奇思想家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难以释卷,体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再造的完美统一。李贽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思考的一生,剥伪见真、创造思想之自我的一生,他的经历不仅是外行为的事体史,而且是内行为的思想史、心灵史,因而许著描写的李贽的生活传奇、性格传奇最后都指向思想传奇、心灵传奇。于是,我们在《李卓吾传》中看到了传主“性情由‘与世无争’的平和到‘不如遂为异端’的刚毅倔强再到超逸洒脱的宽容,由思想以他人为样到与俗道为仇,再到超凡入圣的演变历程”。

与《李卓吾传》谱写的是一出艺术传奇不同,《李贽思想演变史》进行的则是一场思想探险。研究对象的丰富性要求研究主体具备相应的丰富性。李贽是一位不羁之才、一位思想大家,活了70多岁的他一生著述极富。从其思想渊源及构成来看,他早期受家族影响,信仰伊斯兰教,壮年时潜心于王阳明心学,晚年深究佛、老,爱《易》成癖,提出“童心说”,涉猎面极广。“后生汉子,读其书能得其精光灵脉者可谓不多”,要能够全面把握李贽的思想谈何容易!“然而,读书乐,读李贽书如品佳肴、饮琼浆,或沉醉,或猛醒,或惊悸”(同上),李贽思想的神奇魅力,还是将许建平吸引了过来。正如作者在《李贽思想演变史》中坦陈的那样:“做这个题目很难,……愈来愈专业化的今人的学识结构在短期内岂能穷尽之,单单是李贽所涉猎的十几部佛典就够我啃的了,何况李贽的著述又是那样的丰厚呢?”(P374)从《金瓶梅》的小说研究到李贽研究,对许建平来说是知识结构的大调整,思想领域的大飞跃。在对研究对象博大心灵的纵横诠释中,我们看到了研究者不懈的学术追求。

李贽的丰富思想,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在不同时期逐步累积、演变而成的。要准确反映李贽思想的全貌,就必须仔细考订每篇著作的写作年代,按照历史的顺序,梳理出李贽一生思想的发展轨迹。而这恰恰是以往李贽研究中做得不够的。《李贽思想演变史》凝聚着作者扎实的实证功夫。作者写作分四步:第一步,依据《李贽著述编年》分年阅读李贽著作及其提及的他人著作,写出内容提要,将主题集中的文本拎出来再次阅读,分类贮存。第二步,分析概括,提炼出大提纲、小提纲,划分思想发展时段。第三步,分析不同时段思想之间的联系及其成因。第四步,字斟句酌,撰写成书(该书P12)。许建平的博士导师章培恒先生指导他:以小学的功夫求证材料,以哲学的功夫阐发材料。

作者是由研究文学思想出发进入李贽思想堂奥的。因为不掌握李贽的整体思想,就无法准确说明其文学思想。因而,《李贽思想演变史》在描述了每一时段李贽的生活、思想之后,都要重点交代这一时段的文学思想。如嘉靖四十五年至万历四年潜心于王学时期,李贽盛赞《史记》、《水浒传》、《杜子美集》、《苏子瞻集》等是“宇宙五大部文章”,主张文学是“出于吾心”的心学、为已之学、有“味”之学。万历五年至万历八年潜心佛道时期,李贽进一步奠定了个性至上的“心学”文学观。万历九年至万历十二年六月注释《老》《庄》时期,李贽进一步强化了其个性化、娱乐化的文学观。万历十二年七月至万历二十四年六月反思儒学期间,李贽主张自然真心表现的文学观及其标志《童心说》正式形成和诞生,万历二十四年六月之后为进一步发展的李贽思想,此时李贽的文学思想更趋向于抒发“悲苦之情”。这样,读者不仅可以通过本书把握李贽思想尤其是文学思想的演进历程,而且可以把握其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想与其整体思想乃至生活经历之间的联系。这样看来,《李贽思想演变史》是我们准确把握李贽一生文学思想的非常有用的参考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