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大势,其命维新

2005-03-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经历20世纪的伟大变革的中国知识阶层,仍然秉承着自己克己复礼、报效国家的优秀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为平民百姓的安居乐业,勤于思考,勇于建言。从最近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德福、汪澄清所著《中国大势》一书中,人们就能深深地体认到这种可贵的情怀和深刻的思索。特别催人泪下的是,德福同志是抱病完成了这
部40万言的书稿的,2004年5月6日,他写下了该书的结语,可是到了7月20日就离我们而去了。就是说,他在弥留之际所思所想的还是国家的兴旺大业。这是德福同志以赤子之心、尽毕生之功、思索强国富民之路的一部珍贵遗著。《中国大势》字里行间显现的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自觉意识。这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必定成功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

《中国大势》一书,循着作者重要文章《落日的辉煌》的思路,运用历史的和现实的、世界的和中国的社会发展的确切事实与生动比较,系统地有力地提出了自己对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认识和对策,阐明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从一元社会到多元社会的“四大”根本转变,是中国摆脱落后、跟上世界发展潮流的历史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长期的奋斗到底的决心。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经过上个世纪的成功失败,曲折探索,我们已经取得了共识。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历史变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也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开拓之路。所以,围绕着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进行着。进入新世纪,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总体有利但也有险峻的一面,国内的改革发展在不断前进,但是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联系着这样的情势,就不难看出《中国大势》的现实意义。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广阔的视野,针对人们在前进道路上产生的种种疑惑和问题,系统地阐述和深刻地回答了开创中华太平盛世的历史道路问题,深化了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和前进道路的科学认识,是一部有助于人们加深认识、坚定信念、提高自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精品力作。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迅速、变革最深刻、进步最巨大的世纪。中国人的觉醒和找到复兴之路,也是在20世纪。《中国大势》通过具体的历史比较分析,使人们鲜明地看到巨大的差距,增强紧迫感,坚定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是一部具有很强理论震撼力的作品。然而本书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特别是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分析阐述,似嫌不足。比如,在20世纪,即使发生了世界大战这样的事变,资本主义的经济科技发展,总体说没有受到根本影响,特别是二战后,西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现在,已步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而20世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都拘泥于19世纪经典理论的具体结论,一律废除市场经济,实行计划经济,虽然在一段时间里生产有较大增长,由于经济体制违反经济规律,缺乏活力,效率低下,致使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人民生活提高很慢,最终导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惨重失败。这说明,迄今为止市场经济仍然是人类社会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的最佳方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强大动力。邓小平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了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这条根本经验,科学地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区分开来,提出了市场经济是手段和方法,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正确观点,大胆地推动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走这条路,才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就根本改观了。这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贡献。本书也指出,“市场经济是快速发展生产力的惟一的有效形式。”可是阐述的力度和分量都有所不够。历史实践已经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重要一招,是实现中国“四大转变”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舍此,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的政治的,而且是社会的文化的。一个丢了自己历史文明的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对待我们的历史遗产,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和彻底批判、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这样来推动中国的“四大转变”,中华民族就将不复存在了。当然,这些由农耕时代封建专制社会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包含着种种与时代潮流相背离的、曾经使我们落后被动挨打的反动腐朽的东西,不能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王国维说过:“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对于中华历史文明,应采取一种继承变更创新的路线。这就是,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批判,去芜存菁,推陈出新,同时又要学习和吸取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和现实特点,创造出中华文明的历史新形态,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智慧、精神和力量的源泉。人们看到,随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扩大和加深,一些西方著名人士也日益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统一是世界的绝对要求。”(《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283―284页)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说:“长期地看,儒教阻碍民主发展的命题比儒教阻碍经济发展的命题更站得住脚吗?特定的文化是某项发展的永恒的障碍,这种论点应当受到怀疑。”“伟大的历史文化传统,像伊斯兰教或儒教都是各种思想、信念、信条、论点、作品和行为模式的十分复杂的综合体。任何主要的文化,甚至儒教都有一些与民主相容的成分,就像清教和基督教中有显然反民主的成分一样。”(《民主和民主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82页)这些都从一个方面告诉人们,对中华历史文明不可采取妄自菲薄、全盘否定的态度。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立志创造出走在世界前列的新经济、新政治,而且有信心有能力创造出适应时代潮流的、弘扬中华历史文明的新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完整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中国大势―――新千年始初两位智者关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及中国未来发展的十二日谈话录》,刘德福、汪澄清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定价:39.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