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用性图书的“威力”

2005-04-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一位深圳的作者,在一家很正规的大书店,发现很多他喜爱的作家的书都在“贱卖”。有些很不错的书,他只花3元钱就能买到一本。何立伟的一本《咖啡色的城市》,定价25元,他只掏了15元。孔庆东的《黑色的孤独》,他也只用15元就抱回家了。他说倒是那些教人如何发财致富、如何创业找工作、如何增强交际能力在职场上立

于不败之地、如何在身体上搞“美化工程”“量化工程”、如何出国深造寻找商业机会之类的实用类图书,一本都不降价。“实用性写作”实在厉害,非常有威力,那些优雅的文字,看来很难拼过“实用”二字,这种现象实在让人寒心!他不由得发出如此感叹。他还说这会不会影响到作者们的写作方向呢?

我说,肯定会的。我妻子所在的一所中专学校,10多年前还有一个“芳草”文学社,不定期的出一份打印文学刊物,同时还不定期地出墙报―――上面全是学生们写的诗和散文。那时候也有不少学生拿着他们写的诗文找我来看稿。可是现在呢,文学社早没了,墙报早不出了,也没有一个找我看稿的学生了。那时候他们不为自己的工作操心,毕业之后都能被安排工作,因此有“闲心思”迷恋“优雅的文字”。现在学生还没毕业都要想着找工作,他们一抱抱买回来的,也都是各种各样的专业书和对自己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实用书。他们必须让自己成为让社会欢迎的实用性人才,今后才能有饭吃,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已经变成一个“实用性社会”了。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据我观察,目前在中小城市,几乎没有什么“文学青年”了。大城市恐怕也是如此。没有了文学青年作为消费群体,书店的“优雅文字”就得贱卖,各地的纯文学杂志就得萎缩,出版社也会对卖不出去的“优雅文字”提高“警惕”、拒之门外。这些信息传到那些还在写作的人那里,他们除了寒心之外,也是要对自己的写作进行重新审视的,重新定位的。因此,“实用性写作”,将会吸引更多的作者―――自然也会改变更多写作者的写作方向,同时也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而“纯文学写作”,也会被挤到更加难堪的境地。

“实用图书”的威力来自于人们越来越强烈的生存意识。或者说它是冲着人们的生存危机来的。这种“实用性威力”给人带来的,只是生机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个人如果在他的一生中只能读一些实用性图书,那只能说明他的生存危机始终存在着,或者说他只能始终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他这样活一生,并没有多少幸福与快乐可言。一个社会如果长时间都有太多的人只能读、只喜欢读一些实用性图书,那这个社会也是很脆弱很危险很不可爱的。所以我相信,待更多的人从生存的危机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人日子过得优裕了,那些滋养心灵与精神的高品位文学类图书,还是会受到普遍欢迎的,自然也会占有比现在好得多的市场份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