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会“准备”

2005-05-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周续庚著南方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周续庚所著的《准备赢得一切》一书,是近几年让我“捧着读的书”当中印象最深的一本。

因为我是军人,我的30多年的军人生涯,最能让我明白“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含义。

我的军人生涯让我永远记住了一句话:“像100年不打仗那样进行建设,像明天就打仗那样进行准备”。这是南斯拉夫人民的伟大领袖铁托当年留给世界的名言。这是国家安全战略上的“准备”。

而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员工来说,准备就是企业和个人事业的生命。读完本书,感觉书中立论有据,观点鲜明,案例生动。有美国的管理大师艾科卡的传奇,有日本的管理大师松下的办法,更有中国企业传奇人物柳传志“三年准备,一朝突破”的经典案例。

书中的比喻也非常贴切:准备就是给钟表上发条。好的钟表行走十分有规律,不快也不慢;有智慧的员工做事决不匆忙,也不拖沓。他们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没有积压,决不拖延。这样的钟表当然走得准确呀!

好的员工不是接受任务后就马上去做,等发现偏差再去调整,而是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到位,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考虑到。那些不做准备就急于把事情做完的人,通常事后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但有些错误一旦发生,是不会再给你改正的机会的。

像是歌曲中的主旋律一样,书中以罗文的故事不断的出现激励读者―――如果罗文在接受了运送军用物资的命令后不是去先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就不会发现当时天气的异常情况,那么他可能就葬身在泥石流中了,这种后果是谁也无法挽回的。这样写作的方法可能更会融通读者的思维。

如何准备?当然有预测才能有准备。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在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处处存在着竞争的社会。在这个大环境下,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只有有准备的企业才能走在前面。书中描述了联想收购IBM的准备过程。联想为此次收购做了非常详细周密的调查,真正做到了不打无准备之仗。

其实在几年前,就曾有收购IBM的动议,但联想人认为自己的准备并不充分,才搁置了这一动议。现在柳传志面对央视的采访,从容镇定,侃侃而谈,正是准备给他了充分的底气。确实如此,联想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已经将这次收购的风险降到了最低。而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高度重视准备的柳传志。他将塑造企业比喻为盖房子,房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围墙是管理能力,准备就是房子的地基。要想让房子牢固,就必须打好地基。美国政府的怀疑与“进行调查”,并没有让准备充分的联想后退一步。

书中还描述了因为准备不足而失败的企业,他们当年都曾经辉煌一时、风光无限,但忽视了准备的他们现在只能作为反面教材来给其他企业以警示。

书中引用警句说:三流的企业靠策划,一流的企业靠准备。世界500强企业名录中,每过10年,就会有1/3以上的企业从这个名录中消失,或低迷、或破产,在总结这些企业衰落的原因时,人们发现,春风得意之时正是这些企业衰落的开始,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忽视了危机的存在,忘记了产品开发以及发展所必需的准备。

2005年开始的“苏丹红”事件,证明了肯德基显然在这方面缺乏了准备。它迟迟没有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食品安全检测研究中心,以便对所有产品及使用原料进行安全抽检;也没有想到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对食品原料供应商缺乏监督机制和严格的选择标准,使一部分没有食品安全意识的供应商进入了供应链。据估算,2005年因5种“拳头”产品全都牵扯进了“苏丹红”事件而被停售,肯德基全国1200家店在这次事件中4天就至少损失进账2600万元。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的巨大破坏―――不也是因为对“预警系统”没有准备的原因造成的吗?

当然准备的命脉在于人才。本来王安公司是最主张唯才是举的,王安公司在鼎盛时期确实集中准备了美国一群最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但王安毕竟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在临退休的时候,他却改变了主意,转而扶植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实现将王安公司控制在王氏家族手中的愿望。1986年,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断然将王安公司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王列。他还安排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担任了公司的副总经理。

王列掌管下的公司很快衰败,出现亏损,两年后亏损额达到4.2亿美元,负债10亿美元。王安这时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挽救局面,他不得不亲自出面让儿子辞职,另选贤人。但为时已晚,公司处境继续恶化,到1990年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王安本人也于同年病逝。可以说,王安博士对公司的发展缺乏长远的眼光与准备,只局限于家族的小圈子里,最终走向衰败。可以说,是对接班人准备的失误,导致了公司最终的失败。

如何准备的问题涉及的问题很多,但只有跟着目标走才不会迷路。同样,准备工作也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盲目的准备往往只会是徒劳的。企业的成功在准备,准备的成功在人才,人才的成功在目标,目标的成功在专一。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同样都是有目标的人,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那是因为在为一件事做准备时,不但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始终专注于这个目标,不能因为其他事情的出现而分散你的注意力。如果你今天想成为一个营销高手,明天想成为一个管理专家,后天又想当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你的准备工作很可能前功尽弃。这样,显然无法把接下来本应该做的很好的工作完成得令人满意。请相信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猎手的眼中只有猎物。

卡耐基说,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是的,准备是一种可以立即体现管理效果的理念,因为―――一个善做准备的人,是差错最少的人;一个善做准备的主管,是效率最高的主管;一个善做准备的企业,是前程远大的企业。

(本文作者胡思远教授为我国著名军事专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