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说月报》:行读者之道

2005-05-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一本文学期刊,发行量能高达近50万,这在期刊界绝不多见。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小说月报》是一个特例,它以引人入胜的精品小说及遴选者独到的眼光与智慧,使文学作品重回读者中间,创立了一个大众口味的文学期刊品牌。

“跳出圈子,使文学作品重回读者中间”,这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在1980年《小说

月报》创刊的时候,文学期刊已初步形成格局,一些期刊已被公认为高水准期刊,在圈子里颇有影响。在这种境况下,一本新的文学刊物想要迅速崛起,就必须独辟蹊径。百花文艺出版社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跳出圈子,大行读者之道。

正是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推开了《小说月报》成功的大门。要行读者之道,就必须让读者看懂,让读者喜闻乐见。当然,要打造品牌,还需要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让读者掩卷沉思,深感意韵无穷,不能是粗俗浅薄,为人不齿。

采访中,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薛炎文将上述遴选标准简述为六个字:有意思,有意义。正是这六个字,使《小说月报》在上世纪80年代末,各种“先锋”写作手法风行之日,依然追求朴实无华的创作理念;正是这六个字,使《小说月报》坚持“以文取文,不以人取文”,“坚持为读者选文,不为作者、编者选文”――每一篇小说都极具吸引力,又能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同样是这六个字,使《小说月报》在文学被称为“文人之学”,近乎无人喝彩的时候,依然能成为作家和读者紧密联系的纽带。薛社长认为,《小说月报》之所以能始终如一地坚守遴选标准,在于编辑队伍的相对稳定,在于编辑心中深深的责任感。

《小说月报》的覆盖范围非常广,公司职员、教授、公务员、律师、个体户……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几乎都有《小说月报》的忠实读者。特别值得骄傲的是,《小说月报》还覆盖到了影视界,许多知名导演,都看中了《小说月报》强大的读者基础,因此爱从《小说月报》中选取创作素材,石钟山的《父亲进城》、池莉的《来来往往》、铁凝的《永远有多远》、苏童的《妻妾成群》、池莉的《生活秀》、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毕飞宇的《青衣》等,都是从《小说月报》走进了大众的视线,又走上了影视屏幕。

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小说月报》已脱颖而出,形成了品牌。百花文艺出版社在精心维系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的同时,巧妙地“借力”,进行了品牌延伸:原来的《小说家》更名为《小说月报原创版》,与《小说月报》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刊登原创作品,一个是选刊。《小说月报原创版》依然坚持《小说月报》“有意思,有意义”的选材宗旨,发行量与日俱增,已将近20万。百花社还精选优秀小说集结成册,实现资源共享,刊书互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薛社长介绍说,当初《小说月报》创刊,就是因时任领导意识到出版社如果没有期刊,就会缺少一只飞翔的翅膀,书刊互动才能使出版社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当初的远见卓识成为百花社今日的成就和骄傲。薛社长表示,百花社将充分利用《小说月报》的品牌,进一步扩大其影响。

衷心祝愿《小说月报》在读者之路上一路走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