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酒•隐形人•爱因斯坦

2005-06-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吴伯泽悄悄地走了。

4月,在北京市科协召开的一次会上,迟到的刘兵一落座就说,吴伯泽走了。他连夜赶写一篇悼文,天亮才合眼。我听了这个消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也许是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亲朋星散生死隔世的际遇,心灵已变得麻木粗糙,激不起太多的波澜了。这些日子,看了报上登载的

悼文,多是提及吴伯泽在科技翻译方面的贡献,其实吴伯泽对中国科幻小说的贡献也不可低估,而我们还有一段文字之缘。

和吴伯泽最后一次见面是200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奖会上,那次住在农家风格的蟹岛度假村。一天,我上吴伯泽的房间,他的床头放着一瓶酒。我才知道他有此嗜好,他是二锅头的崇拜者,喝酒也不要下酒菜,我说他是干喝,他说这才是正宗的喝法。话题就到了酒上。他说退休后去美国的女儿家住了些日子,带去的二锅头喝光了,那里买不到国产白酒,洋酒又不爱喝,呆不住又回国了。这也是吴伯泽性格豪爽的一面,因喝酒而返国也算是酒中真豪杰也。那次,蟹岛度假村正在盖一个酿酒作坊,我们还一同去看了看。

吴伯泽是资深的科技编辑,著名翻译家,但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幻小说家却鲜为人知。他的代表作《隐形人》是1979年在《工人日报》连载的,这是粉碎四人帮之后较早在全国性大报发表的科幻小说,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这是我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科幻小说在经历了文革的磨难之后复苏后一个重要标志。1998年我应海燕出版社之约,主编一套“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精品”选,向吴伯泽约稿,不久即收到他寄来的《隐形人》复印件,并按出版社要求附上一份他的简历。1999年12月这套丛书正式出版,共10卷,其中《复活的恐龙》分册中收有他的《隐形人》,作者简介是他亲笔所写:“吴伯泽,男,一九三三年出生,福建省泉州市人。一九五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一九五五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专科学校俄语专业,同年分配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俄语翻译,一九五七年调科学出版社工作。一九七八年开始从事科普创作。主要科幻作品:《隐形人》等。”这大概也是公开出版物上有关他的简历比较权威的资料。

现在重新阅读《隐形人》这部中篇科幻小说,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一个科技人员发明了隐身衣,为了试验其效果,他穿上隐身衣悄悄溜进一家旅馆。当旅馆工作人员发现无人住宿的客房里有人住过,而且留下吃剩的东西,还有一张账单和钱时,惊动了公安部门。故事由此展开,隐身人最后露出真容。

作者是有意模仿威尔斯的同名小说《隐身人》而展开故事的,但作者的主旨却是从科学的角度否定威尔斯创造的隐身人的合理性,提出了新的隐形术的科学原理。作者通过赵卫国(隐身衣的发明人)之口说,“当然,我并不相信威尔斯那种药物学的隐形术是可行的。吃点儿什么药,就能让全身器官统统变成透明,谁也看不见―――不,在我们搞物理学的人看来,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吴伯泽的《隐形人》,按时尚的说法,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风格的作品。作者从光学原理论述了隐形衣这一科学构想的依据,他从赵卫国进行试验的多次失败,一一否定了通过光的折射以及用光学纤维制作隐身衣的可行性,最后落脚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正是作者极其大胆而奇妙的科学幻想。为了说明这一点,小说中不惜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爱因斯坦及其广义相对论。“看来我只要能够设法制造一个巨大的力场,就能够让光线绕过我的身体前进,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我穿上它(指隐身衣),拉上拉链,然后打开电源,它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力场,使朝着我射来的光线都发生偏转,绕过我的身体,然后朝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由于这种作用,任何人都无法看到我。”作者借赵卫国之口,点明了隐形衣的工作原理。

吴伯泽的《隐形人》是一部巧妙地用科幻手法通俗介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成功之作。在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的今天,重读这部作品,不禁为吴伯泽深厚的物理学功底和奇妙的科幻构思所折服,如今这类作品已经很少了。

遗憾的是,吴伯泽此后似乎再也没有发表新的科幻小说,我和他多次见面,也没有向他提过此事。我知道这不是偶然的。他后来转向科普翻译,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中国也因此少了一位杰出的科幻小说家。

如今,他悄无声息地走了。我有时想,老吴的一生就像一个隐身人,他以朦胧的醉眼看待人生,我们却对他知之甚少。当我们逐渐发现他的价值时,他已从这个世界消失了。这也是人生的无奈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