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空论剑“飞鸣镝”

2005-06-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飞鸣镝》

陈辉亭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年4月出版

每当外患威胁严重,人们便会注目自己国家的武装力量。我们的军队战斗力行吗?我们的武器能够跟看起来很强大的敌人一试高下吗?特别是在信息时代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的今天,每个中国人都怕1840年大刀长矛对洋枪火炮的民族悲剧重演。

那么就看看《飞鸣镝》吧。这本由空军少将陈辉亭撰写的回忆录,以亲身经历披露了当时中国军人是如何用仅有的几十发俄制导弹屡屡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的。它让我们感到:中国人并不笨,在现代化武器的较量中打出了十足的“中国特色”,坚持按自己的剑法过招,处处让对手难受,尽管我们手中的“剑”赶不上人家那么先进。

书中附有大量珍贵照片,那些化装成“中央石油勘探队”的军官、士兵,真像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你想像不出正是这些只具初中文化的军人,让当时最高科技水平的美制U2飞机连连栽跟头。而本书最有启示性的地方正在于:“中国特色”决不是百年前那种“刀枪不入”式的愚昧蛮勇,而是在充分尊重科学的基础上,研究对手,以变制变,化被动为主动。

当时导弹少,保卫的目标多,他们就采用中国人擅长的“游击战”,今天在北京埋伏,明天到西北军事基地设套,后天又到南方潜藏。你在高空行踪难定,我就在地上设个圈套引诱你过来侦察。你来时警惕性很高,我就等你离开时出击。当时空军仅有的三个导弹营,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南北转战,神出鬼没,结果一个营,两个营,打得遍地都是导弹营。手头只有几十发俄制导弹,部件老化,又无法替换,中国军人就发扬“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精神,废物利用,凑合着用,甚至为了一只无法更换的电容器,琢磨出系统只开机40分钟以确保稳定性的窍门。

最令人叫绝的是中国军人创造的“近快战法”。美国人是电子战的高手,能够侦测雷达,中国人就把雷达打开的时机,由俄军教令中的距敌机120公里压缩为75公里。美国人又发明了新的12报警系统,中国人就把雷达开机又压缩到38公里以内,使敌机即使报警也来不及反应。但这就要求发射操作动作快60倍,从原来的8分多钟压缩到8秒钟之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那一代中国军人就做到了,于是也就有了“撒手锏”。美国人不甘心,又研制、增添了专事电子欺骗的第13系统,中国人随之也发明出自己的反干扰设备,使敌机现形。“没有干扰不了的雷达,也没有反不掉的干扰”,矛与盾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是当年中国军人创造战机,敢于胜利的信念。中国军人还创造了先发射导弹后开雷达制导,欺骗敌警报系统的独特战法,使唯一敢叫板的敌王牌飞行员只急呼了三声就机毁人亡了,弄得美国人也莫名其妙,这是什么导弹,仅五六秒钟就能从地面打到20000万多米高空?当外国记者问中国外长陈毅时,他风趣地说是中国人民用竹杆子捅下来的。这样斗来斗去,飞机上的警报系统越装越多,飞行员越来越分神,侦察风险越来越大,就不好再斗下去了,以后美国人知难而退,而中国内地的天窗也终于胜利闭合了。

还要说到那一代指战员,回忆录中真实地再现了他们可亲可敬的群像。空军司令刘亚楼和副司令员成均深谋远虑,雷厉风行,亲自制定作战计划,到处勘查阵地,秘书仅迟到一分钟就命令飞机起飞。他们实事求是,反对浮夸,坚信“决策层听不到真话,就做不出准确的决策”,鼓励部下的主动精神并敢于负责,结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每一仗都打出了独特创新的战法。有强将就不会有弱兵,二营营长岳振华堪称一线指挥员的优秀代表,他敢想敢干,头脑灵活,从严治军,落到实处,决不因为怕担责任而贻误战机,所以能够屡立奇功。而参战的每一位指战员也都非常敬业,全营一杆枪,他们对自己的岗位既精益求精,又不墨守陈规。没有备用器材,士兵就发明用土法为导弹燃料加注测量。13系统刚一露头,技术参谋就准确判断出这可能是一种“角度欺骗”。在这样的军人面前,敌人是休想吃软豆腐的。

中国人本来就有“随机应变”的军事传统,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面对强大的敌人,首先是不怕他,然后琢磨他,适应他,难为他,不让他舒舒服服地发挥其所长,所以总能在数招之内找出对手的弱点,最后用敌人意想不到的新战法去消灭它。战争是人与人智力的最高对抗,高科技战争尽管避免短兵相接,但实质上仍然是军人素质和战斗意志之间的较量,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刺刀见红”。

不久前,一位中国军事专家撰文说,他发现傲慢的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很尊重,研究也很多,因为朝鲜战争和多次交手使一贯迷信武器作用的美国人见识了中国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也许,这个古老的民族经历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其顽强的生存力能够“历久远而不衰,临绝地而再造,逢机遇而勃发”,而《飞鸣镝》一书中的故事正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注脚。它使今天的中国军人有前辈的光荣可以追寻,也使任何潜在的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