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编辑的角色意识

2005-10-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编辑是一种高度的智力劳动者,在我国现代文化建设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角色地位。编辑工作是一项特殊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正是由于编辑工作的这些特殊性,作为一个合格编辑,首先就是要培养自己特殊的角色意识。

所谓编辑的角色意识,就是编辑对于自身职业特殊性的基本认识和自觉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强化与弱

化,则直接决定了这个编辑所出版图书的质量高低。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的条件下,各个出版社的编辑通过他们的智力劳动,经过设计、校对、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的协作,最终生产并传播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出版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出版。那么,作为一个现代编辑都应当具备哪些角色意识呢?

第一,把关意识。编辑工作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人员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出版方针和出版方向,在审稿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内容的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在思想倾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等内容上,以及在审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等方面,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检查其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第二,文化意识。图书是一种文化产品,每一种图书都具有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文化性内容的图书自不必说,即便是纯粹学术性、一般技术性、大众普及性或学生教辅类图书,其文化含量的多少也必然决定着该书品位的高低。因此,能否将每种图书都自觉地置于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识的指导之下,就是每个编辑能否编辑出版好书的一个关键。第三,战略意识。编辑对于每一种图书的考虑,都必然面临着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的郑重选择,都需要从出版社全局甚至全国战略的角度考虑。稍有不慎,不是因为社会效益不佳从而造成经济效益的连带损失,就是因为经济效益的困难从而造成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图书的出版困难或者出版之后的影响面狭窄。第四,品格意识。无论哪一种选题,编辑都应该预先对其图书成品的品格进行准确、明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具有稳定的阅读市场和久远的文化价值。第五,市场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图书不仅有其文化性,又有其产品性。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图书市场上,出版社的编辑们要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去衡量、去对待每种图书,既要敏锐地捕捉阶段性的畅销书,又要耐心地培植长期性的常销书。第六,传播意识。一般而言,人们获得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审美享受,历史上绝大部分是从图书中而来的;现在虽然有了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更多的途径,然而图书本身定向的文化传播和稳定的文化积累功能,却是任何一种媒体也无法替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编辑的传播意识,就是强化图书的文化传播功能,也是强化图书的文化导向功能。第七,创新意识。对于现代出版而言,一本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好书,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能够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而且可能带来整个时代文化的创新,可能带来某种社会观念、某种生活方式或某个科技领域的革命。第八,和谐意识。所谓和谐,既是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发展的润滑剂,也是一个编辑能否出版好书的试金石。作为一种合作程度要求相当高的文化职业,编辑工作对于“和谐”的要求则尤其严格。只有和谐,才能让文化产品为读者带来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

当编辑具备了强烈的角色意识之后,在现代出版企业的出版过程中,编辑人员基本素养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个体编辑人员的出书质量,而且制约着出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那么,一个能够胜任现代出版工作的现代编辑,还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养呢?

就一个现代图书编辑来说,除了一般人必备的政治思想水平、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之外,还必须具有比一般人更多的道德情操和更高的思想境界。还应具备完备的精神文化素养,我们这里所说的精神文化素养,除了最为基本的文字素养、专业素养之外,还包括一定的文学素养、生活素养、审美素养甚至编辑个人的诗歌书画素养等。图书出版是一个综合的工作,既需要编辑先期进行认真严谨的案头文字处理,也需要设计、印刷、发行等各个工作程序的协作与配合。就一个合格的现代编辑来说,应该熟悉出版业务的整个环节。心理素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素养,主要包括编辑对于书稿内容的整体把握、对作品水平的基本衡量、对图书成功的准确预测以及对失败的感应能力与承受能力等等。成败不惊,处之泰然,找准机遇并能够败中取胜,这才是一个编辑全面成熟的心理标志,也才是一个出版者和策划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曾几何时,社会上流行一种“编辑就是文字匠”的说法。而今,随着我国加入WTO,如何发现并发挥编辑队伍的人才优势,已经成为出版社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战略性发展问题。作为一个现代出版社,并不仅仅需要从形式上招聘几个硕士生、博士生,也并不仅仅需要茫无目的地到处拉稿、约稿,能够培养出几个学有专长、名声在外的好编辑,才是一个出版社领导真正的远见卓识。

在人才竞争白热化、市场竞争残酷化的今天,谁抓住了出版的人才谁就占有了市场的优势。什么是人才?拥有自觉强烈的角色意识就是人才;什么是优势?具备人有我优的文化素养就是优势!如果说哪个出版社能够培养出几个著名的学问家、文学家,那么,这个出版社无疑就在相关领域占领了出版的制高点,具有了市场的发言权。而这个出版社所出版的相关著作,也无疑具有了视野的开阔性和学术的权威性,自然而然也就更能为广大的社会读者所认可、所接受。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什么领域都具有品牌效应,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品牌效应。而产生品牌效应的关键,主要的当然还是人才。在我们的出版领域里,品牌效应更是与市场效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出版品牌效应的产生,恰恰来自于编辑自身对某一学术领域或文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孜孜以求。一个只能像万金油一样到处能抹、却抹不到位的编辑,什么时候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的图书品牌呢?出版社的品牌到底该如何形成呢?是按照领导的旨意一厢情愿地组织编辑进行大兵团式的突击作战,还是根据本社编辑的自身优势水到渠成地进行规模行动?前者倒也可能会暂时形成一定的品牌,而在图书品牌效益的长期性、品位的权威性和质量的高优性方面,却无论如何是难以与后者相提并论的。编辑要用广博的知识和人格力量同作者建立对话平台。在向作者开展组稿、约稿活动时,只有那些学有专长的编辑,才能够与作者进行学术上的平等对话,才有资格与作者进行其他方面的讨论协商。一个无法取得作者信任的编辑是不可能约到真正具有学术分量或文学分量的优秀书稿的――无数的事实已经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鉴于以上原因,在现代出版过程中,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强化每个编辑的角色意识,主动自觉地提高整个编辑队伍的文化素养,大力倡导和充分发挥编辑队伍的个性化优势,全面激发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根据不同编辑的自身优势塑造出不同出版社不同的图书品牌。只有这样,我们的出版才能够事业久远而长盛不衰,才能够淋漓尽致地挥洒出各具特色的出版风采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