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1912―1944)翻译家、诗人。出生于浙江嘉兴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1929年入杭州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同时攻读英语。毕业后于1933年在上海世界
“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
“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读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虽贫穷疾病,交相煎迫,而埋头伏案,握笔不辍。凡前后历十年而全部完成,夫以译莎工作之艰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毕生精力,殆已尽注于兹矣。”――朱生豪
[值班总编推荐] 打破陈规,塑造新时期职业形象
[值班总编推荐]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
[值班总编推荐] [国家社科...
天坛琴之声民乐团:打破审美隔阂,让民乐回到大众中去
从晨光微露到夕阳西下,天坛的古柏见证着这支银发乐团的坚守。他们用布满老茧的手弹奏岁月,用永不褪色的热情对抗时光。在这里,年龄不是隔阂,专业不是壁垒,唯有对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吟唱出生活的诗意。【详细】
刘巽达:从“濮存昕眼中的上海文艺”说起
【详细】
短视频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理论作品
厚植绿水青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