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卓然大家说缪钺

2005-11-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读到《缪钺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之前,我只知道缪先生是词学名家,读过他的《诗词散论》、他和叶嘉莹教授合著的《灵?词说》。以前看到缪先生的落款是“四川大学历史系”,心中有个疑问,这位古典文学专家怎么是历史系的人呢?及至读了他的全集,才知道他文史双栖,古今贯通,在古典文学、古代

文献、中国古代史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是卓然可观的真正的文史大家。

先来看文。在古典文学中,词学只是缪先生致力的一个方面,但由于他作得深入浅出,成了他最为读者熟知的一个方面。我们翻翻他的全集的目录,就可以看出,从《诗经》开始,顺流而下,楚辞、汉赋、六朝五言诗、《文选》与《玉台新咏》、唐诗、宋诗、自唐至清末的词,他都有既系统又深入的研究。在古典文学的研究中,他一直是诗词并重、古今贯通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由于他对中国诗歌史的了然于心,所以他对某个断代文学思潮、某个流派、某个诗(词)人作品分析评价起来举重若轻,切中肯綮。以李清照为例,缪先生首先高屋建瓴地指出:“词这种文学体式,最能表达幽约细美之情,而具有幽约细美之情的人,也更适于填词。”接着,他把词人划分为五种类型,而李清照属于“悱恻善怀,灵心多感,其情思常回翔于此种细美凄迷之域者,则为纯粹之词人”,兼“有高潮之境界、富创辟之才能”的特点。更进一步分析其艺术风格,“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适足以表现其胸怀襟韵,而早期灵秀,晚岁沉健,则又因年、因境而异。”这样,站在中国诗歌史、中国词学史的高度,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研究,指出李清照与其他词人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体察入微,纤毫毕见,遂成不刊之论。

再来看史。缪先生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涉及思想、文化、经济、民族、人物诸方面,从先秦诸子一直到近代的王国维,而以魏晋南北朝史最为娴熟。与某些偏处一隅的专家不同,对于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的分析、评价,他都能将其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予以观照。他特别推崇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治史之道,强调研究历史要贯通古今,要“上溯”和“下探”。在《用“通古今之变”的眼光研究唐史》一文中,提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各方面的情况,应当上溯魏晋南北朝以考其渊源,下探宋元明清以明其影响”,充分表现了其大家眼光。而《二千多年来中国士人的两个情结》一文,从道与势的矛盾、求知之难与感遇之切两个问题考察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指出“掌握了这两个情结,就可以深入探寻中国古代士人的心态,也是开启中国古典文学深层的钥匙”,确是到达化境的通人卓识。

缪钺先生之所以能够在文史两大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是与他具有极为深厚的学术功底分不开的。首先,他有极扎实的小学功底。举凡文字、音韵、训诂、校勘及目录学,他都下过功夫,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刚过而立之年发表的《典籍述略》一文,对《尚书》、五经开始直到《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的历代典籍进行了评述,一可见其渊博可观,二可见其见识不俗,他能有后来的骄人的成就确是其来有自。其次,他有独立的见解。他受业师张尔田的影响,兼取浙东学派的博通与浙西学派的专精,对自己遇到的学术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管对方的名气与影响有多大。1943年7月,郭沫若发表了《屈原研究》,一时间好评如潮。而当时尚不足40岁的缪钺,在当年12月就写出了《评郭沫若著〈屈原研究〉》一文,对该书进行了事实求是的评价。他通过缜密的考证,指出郭沫若认为屈原死于秦兵入郢之后的错误,“如此论述屈原,虽更见精彩,然不知稍违于事实矣”。缪先生将这种事实求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保持终生,这无疑是他能够成为一代大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当代的学者比较起来,缪先生的成就还有其很独特的方面,那就是他在诗词创作和论著写作艺术的成就。首先由于缪先生先天的禀赋与诗词尤其词的艺术境界的契合,后来又长期从事诗词艺术研究,遍读历代大家的作品,朝于斯,暮于斯,浸淫其中,博采诸家之长,使他的诗词创作深得唐诗宋词之神韵,不但格律上得心应手,而且在意境上直追古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灵?词说〉编次付刊,赠叶嘉莹教授》“四载勤句同撰述,今朝重与更增删。素怀直逼云霄上,真赏长存天地间。冷暖自知鱼饮水,春秋代序燕常还。词心共有灵?境,不羡蓬莱员峤山。”这样格律工稳、意境古雅的七律,隐去名字放在唐宋诗集中是可以乱真的。但他的意识、感情又是现代的,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缪先生的诗词作品数量虽不是太多,但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是当代诗词创作的巨擘。正因为他约半个世纪的创作实践,所以他能够将创作、研究、评论融为一体,到他晚年分析古人的作品才能够言他人所不能言,达到他人不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与诗词创作比起来,缪钺先生的论著写作艺术达到了更高的水准。他的论著文字典雅,文笔庄重,兼取白话、文言之长,加上他的大家见识,深入而浅出,既给人以学术的启示,又给人以文学的享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我们先来看他的《论宋诗》:“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籍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华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入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通过诗词一般的语言,优美可感的形象,准确传神地指出了唐诗与宋诗艺术精神的区别。他这寥寥一二百字,一字千金,胜过常人的千言万语,既表现了大学者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又显示了大诗人非凡的艺术表现能力。再来看他在《论李清照词》中对李清照艺术境界的描述:“凡是第一流的诗人,多是有理想,能超脱,用情而不溺于情,赏物而不滞于物,沉挚之中,有轻灵之思,缠绵之内,具超旷之致,言情写景,皆从高一层着笔,使读之者如游山水,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中,常见秋云数片,缥缈天际。”缪先生把高度抽象难以解说的境界,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错落有致的文字,雅俗共赏地传达给读者,“文徽徽于溢目,音泠泠于盈耳”,不仅有绘画美,而且有音乐美,堪称为一首散文诗!

缪先生能把论著写作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和他深厚的学养分不开的,也是和他数十年的寻觅分不开的。从早年起,他就苦心研究桐城派古文的写作艺术,“注重行文雅洁”。对《昭明文选》也悉心揣摩过里面的名篇。他还喜欢六朝骈文。对名气不是很大的清朝学者汪中,从治学到写作,他最为心仪,独有会心。他说汪的文章“能兼骈散两体之长,而自具清新馨逸之美。……容甫(汪中)考订之作,则于莹澈之外,兼有渊懿之美,非但爽目,且能阅心”。我们把这段话中的“骈散两体”换为“白话、散文两体”,用以评价缪先生的文章,是几乎可以不易一字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