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阎连科:我不是报告文学作家

2006-0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隽 我有话说

《丁庄梦》被冠以“中国第一部描写艾滋病题材的长篇力作”在2006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登场。阎连科在订货会现场的演讲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他真诚的

演讲多次被在场读者的掌声所打断,但他欣慰之余也表露出一些担忧:这部类似《瘟疫》样的虚构文学作品,会不会像香港媒体那样误导读者,将它看作是一部纪实的报告文学?

一年以前,记者在北京西四环的一家茶楼里与阎连科聊天。那时他的《受活》问世,因为方言写作的缘故,有许多的媒体对此纠缠不休,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说着同样的话来解释这一切。当时的我更关心的是他的“下一部作品”,所以一个劲儿地让他讲解他在河南艾滋病村的一些经历。他说,走进那些地区的农村,有点像北京的非典时期,大家都互不往来,谁家有病人也不对外说,更不敢去接受政府的免费治疗,所以,病人们就在家等死,真的死了也是谨小慎微地挖个坑偷偷埋掉。对这样的人间悲剧,作为河南农民出身的阎连科怎么会无动于衷呢,所以他亲自筹集资金,自费三下河南,带着他那纯正的乡音走进了那些地区的农村和村民,以河南艾滋病村为背景,历时一年多虚构创作了这部《丁庄梦》。

他在2005年8月完成这部作品的最后一页时最大的感觉是“崩溃”。他说,搁下笔时,突然间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特别想和人说话,当时老婆孩子都不在家,连续打了几个朋友的电话都没找着人,最后他莫名地把电话扔在桌上,颓然地坐了下来,两行泪水无可抑制地长泄而下,人就像被抽去了筋骨般瘫软无力。阎连科说,内心的那种无所依附的苦痛和绝望,在1977年年底写完《日光流年》时曾经有过,2003年4月写完《受活》时也曾有过。但那两次都没有这次强烈和难以让人承受、难以言说。

阎连科不怕专家或读者对这部《丁庄梦》的说三道四,他说他用心和生命去写了。唯一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在这个充满欢乐的世界里,大家读这本小说时,不能读到欢乐,只能带给人们刺心的苦痛。2005年末,凤凰卫视在凤凰网上发起网民调查,将阎连科入选本年度“风范大国民”,这条消息在内地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但阎连科告诉记者,他很高兴能入选,这表明有人能够理解和原谅他创作的苦痛和作品阅读所产生的苦痛。他希望有更多因阅读《丁庄梦》带来苦痛的读者原谅他,原谅他对生命的挚爱和对小说艺术笨拙的热爱与理解。为了减少这样的苦痛,他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发起了一项公益行动,双方共同出资捐献给河南艾滋病村,用来买抽水发电机,解决部分病患农民因为体力不支而无法劳作的局面。目前,阎连科已经拿出了8万元善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