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萧乾先生生活点滴

2006-0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高莽 我有话说

门上告示

萧老有事,找我帮助他办理。

来到木樨地他的住所,看到他门上贴着一张“告示”:病魔缠身,仍想工作。谈话请短,约稿请莫。

听说,萧老去世后,这块“告示”已用透明的塑料板罩了起来,留作永远的纪念。

画上题字

萧乾个子不高,圆圆丰满的额头上飘着几许银白的发丝。与人打招呼客客气气,谈话不失幽默风趣。一生沉沉浮浮,他不以为然。我几次听他说自己生平如何幸运,妻子和朋友们如何帮助他和关心他,还说自己有自知之明。他认为每次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没有迷失过大的方向,生活中经得起风浪。

1996年我给他画了一幅漫画像,那年他已经86岁高龄。我拿给他看,他沉吟了半晌,高兴地题了四句话:

这老头,经折腾,八十六,还不停。我画的萧老一手握笔,一手放在一摞书上。我问他:“书脊上是否写上书名?”他考虑了一下,说:“不写可能更好……”后来我才意识到,萧老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他还在文学田野上孜孜不倦地挥汗耕耘,甚至和夫人一起完成了几百万字的“天书”译著《尤利西斯》。

认真与灵活

记得1983年北京戏剧学院上演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诗剧《彼尔・金特》。剧本是萧老从英文转译的,本来是诗剧,但译成了白话文,使剧情更易于为我国读者所接受和理解。他甚至建议演出人员放手改译文,不要拘泥于他的翻译,“以贴近易卜生原作精神”为本。萧老早在1942年,32岁时,第一次在英国伦敦观看了此剧后,就产生了在中国演出它的念头,因为这个寓言剧谈及的“人妖之别”,对个人主义给与无情地鞭笞,为中国人所极需。过了40年,萧老已经72岁了,中国社会经过十年的浩劫,黑白颠倒,教训深刻,萧老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经受过“文革”风暴的我国观众,从那含义深刻的台词中,听到了或捧腹大笑或催人泪下的声音,这是萧老高超的翻译风格成果。演出轰动了整个京城。挪威大使为此举行庆功会,热烈肯定演出人员和译者萧乾的巨大贡献。萧乾却十分诚恳地说:应当奖励的是潘家洵,因为潘老一辈子都在介绍易卜生,而他只不过译了《彼尔・金特》一剧而已。

祖国之华

在历史博物馆举行庆祝萧老从事文学事业60年的展览会上,老人身穿黑色的西装,胸前别着一束殷红的鲜花,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不过有些不像他本人平常的样子了。

展览会多方位地介绍了这位传奇式的老记者、老作家、老译家、老编辑的生平。在展览会上有我为萧老画的一幅肖像。在画像上我读到启功老先生1992年的题诗。这首诗写得风趣而又深刻:

作家在家,有暇无瑕。一挥十载,饱学五车。年登大耋,名满天涯。吾乡之望,祖国之华。

启功先生的题词只有三十二个字,但高度概括了萧老的一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