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导读”

2006-0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合肥市安徽省文联 苗振亚 我有话说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开列了几十本中外文学名著,作为必读书目,要求中学生课外阅读,这自然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组织专家写出导读文字,让中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这些必读书,领会其妙处,这当然也很有必要。关键是如何导读。

这里说说初中生必读书目中的《格列佛游记》。老实说,要一个初中生真正弄懂这部小说的

深刻寓意,是不大可能的。第一二卷,写小人国与大人国的故事,初中生肯定会喜欢读的,因为它富于奇幻色彩,很有趣味。至于第三四卷是否能够读下去,那就难说了。也许,接着读一二卷的兴趣,会硬着头皮把这两卷读下去,但读完后也是不甚了了,能够留下印象的还是前两卷。因而,写导读文字,我以为就应该从“有趣”入手,把初中生先引到书里来,读过后能不能明白书中深刻而伟大的政治思想意义,那都没有关系。待以后,他们的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社会阅历渐渐增多,就会慢慢消化趣味后面的思想。如果我们在“导读”中一定要把这些思想灌输给他们,深刻思想就会把他们吓跑,未读这部书就先有了对这部书的厌恶。

这家出版社编写的必读书导读,在匆匆几句介绍小人国与大人国的童话内容以后,就迫不及待地指出: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过于强调这一面就会或多或少掩盖作品的思想意义。什么“在十八世纪早期,秩序更迭,工商繁荣,物欲张扬,政界腐败,党争激烈及对外扩张等等,共同构成了英国生活的主旋律。”用极大的篇幅,就是如此生吞活剥地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是考证,什么在小人国陷害格列佛的财政大臣,难道说阅读一本富有童趣的小说,首先就是要他们知道这些吗?

也许,写这篇“导读”的人,忘了面对的是中学生。忘了面对的是初中生,却一刻也忘不了去揭示一部文艺作品的思想。我真怕小小的中学生也会慢慢变得只有思想,而不再有纯真的艺术趣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