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元红》之后,顾坚继续卖服装

2006-0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栏目主持/采写:舒晋瑜 我有话说

顾坚,1964年出生,长在江苏兴化市。1991年弃教从商,移居扬州市。2003年亦商亦文,开始创作《元红》。

《元红》是一部既受网友喜爱,也受评论家器重的

作品。这是顾坚的处女作。他的文字风格、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带给我们的感觉是清新的,纯净的。《元红》的纯朴,唯美,深情以及细节的真实和绵密,使读者忽略了作者写作小说技巧方面的不足,一时间,网上网下一片叫好。

《元红》正式发行不过四个月,目前已发至第四版,又有横行的盗版,证明了它广泛的受众面。

前些天,我通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系到顾坚,他正好就在北京。这是一个和他名字一样结实的汉子,略带南方口音,身上既有缘自村庄的质朴,也有一丝商场上的狡黠。他自称是成功的商人,但是我相信,他对于文学的梦想和追求,不只是他弃商从文的事实,还有他不容置疑的文字和诚恳的眼神。

读书报:在我所关注的网络小说中,《元红》与其它作品不同的是,过去几乎全都是由网民的点击率决定我的采访取向,而《元红》引起我的注意,首先是评论家的厚爱。在评论家们点评一年来优秀的文学作品时,多次提到了《元红》。网络作品能进入第一阵营的评论家的视野,还为数不多。作品的读者反馈情况如何?

顾坚:我采用的是网上在线写作的方法,边写边贴,写多少贴多少。贴了很少部分,就引起网上读者的注意和欢迎。在新浪“原创文学”连载时,连续数十日创下了点击率最高回贴最多纪录;在网易“小说沼泽”亦然;在天涯社区“情感天地”,由于跟贴太多,造成文本过大,不得不另开新贴九次。

读书报:你本人的职业是什么?怎么想起写小说的?

顾坚:我是个服装批零商。写小说,一是想圆儿时的作家梦,二是对自己故乡的一种另类感恩,和本人业已逝去的岁月的浪漫祭奠,三是出于对生活中诸多情结和感慨的诉说愿望。当然,我也想通过写小说这样的文化活动,来证明自己的才华和人文品质。

读书报:《元红》最早是在哪个网站发出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一直写下去呢?

顾坚:最早是在扬州晚报论坛上,以后转到新浪、网易和天涯等大网站。读者的广泛认可和热情欢迎,给了我认真完成作品的动力和信心。有网友说:“《元红》不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了,《元红》是属于大家的,我们这个日渐浮躁的世界需要这样的作品……”因此写好《元红》,渐渐让我感到是件很神圣庄严的事,我把它当成了人生的一次使命。

读书报:为什么每天只写2000字?

顾坚:正如运动员一样,在最佳情绪和体力状态下,动作才会规范优美,写作也是如此,刻意追求写字数量,也会造成文字的“变形”,反而影响文字品质,所以我写作不贪多,注意作品质量,保持一种持久的内敛力量和意犹未尽的后续冲动。如果我一味贪快,作品难免飘浮,有失严谨,反而对不起读者。

读书报:江南多才子。你和已经成名的那些江南作家,在写作风格上是不是有某些相似呢?为什么你的作品中大量使用方言,难道这不会制造阅读障碍吗?

顾坚:我们的写作风格都比较唯美浪漫,乡土情结重,风俗化。表现了对故乡的深情,对业已逝去的早年时代的追念和追恋。

使用家乡方言,是因为觉得它很美,表达也很贴切,能给作品营造出一种乡俗的淳朴美感。不过,我对方言的使用是有选择的,尽量选取比较让人会心明白的、精致的、形象有味的、容易引发阅读和联想快感的方言,有些加了注,我想阅读时不大会有障碍。

读书报:听说在写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网友参与进来,对你的创作思路来说,这种参与意味着什么?

顾坚:网友以跟贴与我互动,多多少少会影响和改变创作思路,但这种改变更多是有益的。所谓旁观者清,作者创作中走向偏门、飘浮等非正常状态时会得到及时的警醒;而且网络上文学好手和行家很多,往往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思想,让作品生色。当然,对读者反馈意见的取舍是很重要的,必须谨慎。

读书报:我个人的体会,这是一部个人的成长史,又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主人公丁存扣的成长,是否有你本人的影子?

顾坚:创作时无可避免地会掺杂一些个人经验和私人成分,少年存扣确实有我本人的影子,但绝大部分情节是虚构的。

读书报:第一部作品就有这么大的影响,觉得意外吗?

顾坚:并不感到特别意外。因为创作过程中便一直反响强烈。

我没有经过严格的文学理论训练,读书并不很多,某种意义上反而让写作更加自由灵动。当然,好的文字感觉跟天赋也是有关的;跟写作动机也有关。

要说文学准备,就是随意写了三年的报纸副刊散文。散文创作对培养细腻的文字感觉是有作用的。比较唯美而抒情。

读书报:《元红》的成功会影响你今后的职业选择吗,有没有专业写作的打算?

顾坚:写作本来就是我的孩提理想,我现在写作,就是实践和兑现理想,顺理成章。但我不会做专业作家。我还会继续经商,亦商亦文,只不过会增大一些写作时间的比重。经商可以让我一直处于生活最真切的状态,而且经济优裕了,才能支撑从容的写作心态,岂可不经商?当了专业作家,会造成创作时的心理负担,而且容易陷入生活经验匮乏闭门造车的境地。

读书报:我很欣赏你所说的对故乡的感恩情结,不会感恩的作家,即使有才华,也很难温暖读者。

顾坚:谢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