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肖启明:出版的“大学”精神

2006-11-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香 我有话说

“最近我的朋友里边出现了‘广西师大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出一本买一本。”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杨早对记者如是说。

全国大大小小多家媒体的图书评奖、图书推荐和图书评选中,这家出版社经常

是座上宾,由此,有媒体将广西师大社评选为“影响中国人阅读口味的出版社”。在学术图书学人热文人冷的当下,这家出版社的学术人文图书学人叫好文人热捧,可谓难得。

可惜,这家出版社的掌舵人肖启明社长历来低调,向来媒体上少有露面,“低调为人,踏实做事”的作风让这家出版社更添几分神秘色彩――地处偏远,不具学校优势和学校学科优势,出版资源匮乏,同时资金也不是大学社、更不用提是全国出版社中最雄厚的,短短五六年,究竟凭借什么使它的学术人文图书做成了全国影响,在公众尤其知识界中享有持久的美誉?

1998年,广西师大社在教辅图书市场掘到了第一桶金之时,初任社长的肖启明便决心向精品学术人文图书进军。实际上,有着做好学术出版愿望的出版社是很多的,但是由于各自的条件不一样,这种愿望实现的程度也就不一样了。长期以来,由于主要把资金用于生产和经营,出版社的办公条件却是非常一般,据记者亲眼目睹,他们的办公楼是全广西出版社的办公楼中最简朴的,今年20周年社庆还是拿一个旧楼改造一下用。每当谈到这些,肖启明总是说:“我们真正想做一些有益于文化建设、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事情。”

肖启明更愿意将社里出版的学术图书称之为“学术人文”图书。“如果用非常严格的学术出版的要求,我们与商务、中华书局、三联这些老牌出版社是无法相比的,但是,我们可以以他们为榜样,力求在学术文化这一块贯彻一种精神――我们希望做一些这样的书,这种书不是象牙塔里的学术,而是一种能被非专业人士接受的人文图书。”通过什么来统领这样的书呢?肖启明将它们称为“人文关怀,大众情怀”。广西师大版“书迷”青睐它的正在于此:“这家出版社出的不完全是那种纯学术、纯研究,在狭小范围的学者圈流播的图书。”

关于广西师大社突破地域限制,触角伸向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南宁,并在五个地方设立贝贝特公司的机制创新,业内外已经尽人皆知。出版社的社外公司不“受制于人”,而是严格按照出版社操作规程运作,公司负责人均由出版社社领导出任,以保证政令的通行无阻;财务主管由出版社本部委派,并实行轮换制,以保证公司经济上的安全,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保证了公司和出版社的浑然一体,使出版社的出版理念能够贯彻。肖启明原来的想法就是,突破地域劣势,利用北京、上海等地的学术资源、人力资源和渠道优势,事实也确乎如此,很快,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图书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品牌。

学术图书走高端路线,注定是小众的,外界一直对广西师大出版社学术人文图书的经营高度关注,教材教辅利润急剧下滑后,广西师大出版社会调整图书产品结构吗?肖启明坦承,“勿庸讳言,学术人文图书的经营在起步阶段出版社是投入不少的。但是有了一定投入后,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渐入良性循环,不但投入减少,而且有少量回报了。”对于学术出版而言,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近年来,肖启明一直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大学出版的精神气质究竟为何?怎么找到大学出版与社会出版的不同?他试图从理论上对大学出版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气象做一些梳理,而梳理的结果是,“如果把一个概念提出来叫‘大学出版精神’的话,那么,它根源于大学精神。”肖启明如是说,而这,恰恰正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精神气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