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事业失人如失巨擘

2006-11-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陆本瑞 我有话说

陈原先生是位大家所崇敬和景仰的睿智老人,他在许多学科领域都有重大建树和突出贡献。他不仅是我国当代著名编辑出版家、散文作家、翻译家,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美学家和语言学家。陈原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有两个年头,但他矢志不移为出版事业奋斗终身的执著精神和襟怀坦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出版

人。他的编辑思想,他的出版理念,他的事业精神,以及他为后人留下来的丰富著述和宝贵经验,都将时刻铭记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终身学习的楷模。

陈原先生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思想深邃,见解独到,而且他文笔清新犀利,语言风趣幽默,轻松洒脱,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讲话,是一种享受,一种熏陶,给人以启迪、警醒和鞭策。许多言论至今读来仍令人叹服。比如现在有人公开宣扬出版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致出书急功近利,趋时媚俗,这种状况令人堪忧。其实早在13年之前,陈原先生就尖锐地指出,市场观念很重要,但市场观念决不等于市场导向,以开发民智和积累文化为目标的出版家,不但不能百分之百的服从这个市场导向,还要有更大的抱负去“导向”市场,把读者诱导到他出书的方向上去。他还说,不加具体分析推断,单纯追逐市场需要,那是一种危险的投机。那种把利润“指标”分给每一个编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连资本主义经营也不能允许的。他对出版社一味追求畅销书也有其自己的见解,他说,倡导所谓畅销书是没有意义的,只注意畅销书,忽视甚至排斥常销书是摧残文化,是犯罪,至少在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是一种犯罪行为。这些一针见血的观点,在他的出版文集中都能找到,还有更多的深刻见解散见于其他回忆文章中,如他在同译林出版社原社长李景端在谈到出版社是干什么的问题时,他回答道,说起来复杂,其实也简单。新闻是关注“现在进行时”,出版则要更多地关注“过去时”、“将来时”,干出版就是要“盯住前人,想着后人”。这两句言简意赅的至理名言高度概括了丰富的内涵,他告诫我们要重视传承古今中外前人,也包括今人的文化成果,同时要求我们以一个出版家的眼光和鉴赏力,精心去打造真正对得起后人的文化精品。

陈原先生是位博古通今的学人,他对全球出现的信息技术革命给予热情的关注,而且也正是他身体力行地最早投入微电脑网络的实践,并为迎接出版技术革命的到来而不断鼓与呼。1984年春,他作为观察员出席了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出版商协会第二十二届大会,会议的主题就是技术革命对出版工作的挑战。回来后,他到京津沪等地作过多次报告,这些报告多数收集在他的出版文集里。我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对出版工作的挑战》这篇文章的“题解和思考”中见有这样几句话:“后一次讲话没有记录稿,连报告提纲也无存了。”无独有偶,我无意之中恰从故纸堆中发现有我手抄的一份提纲(是我在国家出版局工作时所抄,那时还没有复印条件),可能就是他所说的“报告提纲也无存了”的那一份。提纲前几部分内容与已发表的大体一致,唯有一段话“不要害怕新技术”未曾收入到他的文集中,这段言词恳切的话,是针对那些对传统出版物的命运发生疑惑的人所做的回答。文字不长,抄录如下:

不要害怕新技术。柏拉图记录了这样的事情:人类发明了文字,向菲伯斯王去报告。菲伯斯王非常害怕,他说,人一旦使用文字,我们的记忆就没有用途了,记忆就完蛋了。柏拉图说,不要害怕,文字发明了,人的记忆力还将继续发展。15世纪末,当古登堡在欧洲发明了活版印刷时,整个社会力量都向他攻击,说这个发明将使神圣的教堂不能维持统一布道了,可是印刷术仍在迅速地发展。因此电子技术对出版工作的冲击并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并不会使出版业本身消亡,只会更加促进出版工作改变其形式和内容,以求得更快更高的发展,使人们通过新形式的出版物更方便,更准确,更迅速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陈原先生上面讲的这段话,无疑是治疗“电脑恐惧症”患者的一服良药。

追思、纪念陈原先生,我想最好的实际行动是重新整理出版一套多卷本的《陈原文集》和撰写一部《陈原传》。陈原是商务的导航人,他对老商务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的,他用一生心力和智慧打造词典王国,他团结和依靠知识界的精英出版了系列的堪称传世的学术著作。今天商务的再腾飞,当然与全体商务人的努力奋斗直接有关,但也与陈原作为商务的核心人物,从中所起的导航作用是密不可分的。似乎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一位伟大的学者思想家的离世,如同丢失了一座思想文化的宝库,其损失无法弥补。陈原先生智慧、学识过人,正是“事业失人,如失巨擘”,他的辞世,虽是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但是他所留下的众多著作,包括他的报告、讲话,无疑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宝藏”,只要我们充分地去挖掘和开发,并好好地加以利用,定会对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说,陈原先生的作品过去已出了不少,包括他的一些自选集和出版文集等等,但出的比较分散,篇章也有较多的重合,因此建议重新整理出版一套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个方面成就的《陈原文(全)集》,显得很有必要。同时再组织几位写作高手,如著名作家或资深记者创作一部详细记述传主为书籍奋斗一生的心路历程和生命轨迹的《陈原传》。当然,如果再能写一部《陈翰伯传》,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他俩同儒相沫,友情笃厚,是历史的使命把他俩联结在一起。在他们身上可以折射出商务以至我国出版发展历史的影子。

为编辑家立传,弘扬正气,传播经验,也向来为陈原先生所倡导。20多年前,他曾经提出过要出一套当代编辑工作丛书,今天我手头还保存一份原件,是他写给王仿老的,他在便笺上说:昨阅报,看见要出一套“当代中国记者丛书”,忽然启发要编一套“当代中国编辑丛书”,找当代(活着的)编辑写经验,回忆或学习等等,每人一本(老的如赵家璧,新的如湖南编走向世界丛书的中年编辑),找一个出版社承担,五年内出二三十本,既可积累经验,又可以提高编辑的社会地位,不知尊意如何?如果你以为可办,我下月即可找几个人谈谈,开始筹备(7月2日)。时间过去了20年,他提到的赵家璧已经作古,编走向世界丛书的钟叔河也已由中年步入了老年。因为种种原因,后来把这件事搁置了下来,至今为一个莫名的遗憾。今天我重提此事,也许会有有识之士自告奋勇地敢来啃这一硬骨头,那真是三生有幸。这一遗愿如能实现,那就可以告慰陈原先生在天之灵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