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每天决定少一点

2006-11-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赵强 我有话说
人们每天要为与进食相关的事情做200个决定,而大多数人并未察觉这一点。当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演变为非正常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会无所适从,我们需要做出的决定越来越多,导致每个决定都可能糟糕透顶。

谁需要谁?

康奈尔大学营销学教授布赖恩・万辛克在《盲目进食,为什么我们吃的比意识到的要多》一书中谈到:“人们每天要为与进食相关的事情做200个决定,而大多数人并未察觉这一点。”席卷欧美的“肥胖瘟疫”让政府把推进减肥计划视为一项国家大事,肥胖产业赚入的钱与医疗保险亏损的钱都大幅度上涨。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营养专家开始把解决肥胖问题当作前沿的研究课题,各种奇谈妙论纷纷出炉。万辛克无疑是其中剑走偏锋的成功者,“在解释进食行为的新兴研究领域里,他是先驱”。虽然主持着专业的“食物及品牌实验室”,但为了避开没有心理学背景的学术困境,万辛克常常把研究成果直接交给记者,在杂志和出版领域里如鱼得水。

人们盲目的决定决定着饮食习惯,垃圾食品、缺乏运动和超级市场的合力让决定变得更加的隐晦,而不良的饮食习惯正是肥胖的罪魁祸首。肥胖的蔓延是一种社会信号,代表着正常的需求屈从于生活方式所提供的可能性。为什么人们吃的总是比意识到的要多?“答案并不在于计算卡路里,也不在于立法禁用反式脂肪,而在于人们多大程度上能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事实上,个人可能改变习惯,而整个社会的习惯却几乎无法改变,肥胖跟个人无关,问题在于社会提供给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难以抗拒。做出200个决定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这200个决定中只有几个是真正的自我选择,当人们只能简单地痛苦于吃还是不吃,吃这个还是吃那个的时候,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当默认了198种可能导致肥胖的因素之后,剩下的抉择只能起到一点点安慰作用。

围绕着决定的多寡,担子似乎更多地被扔到每个人肩膀上。饮食习惯看起来是非常私人的事情,而改变习惯的艰难却足以证明个人的无能为力。心理学家、营养学家以及各类专家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工作,不能否认这些工作的价值,但人们很难从中得到帮助。惟一能够知道的是,正确的决定才能带来好的效果。几乎每个软件都有一个按钮叫做“默认值”,一般情况下,选择默认值总能差强人意。而今天的生活,默认值一点下,意味着大错特错。那些被默认的决定,如同危险的特洛伊木马,暗含杀机。万辛克告诉人们,你每天为饮食做了200个决定,但你并未察觉;也并不能同时告诉人们,这些决定都是什么。肥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肥胖被当作一种因决定错误而导致的后果;要改变的不是决定本身,而是决定背后的那股令人绝望的隐藏力量。

在我们这个时代,变化压倒一切,人们如夸父般疲惫地追逐未来。《时代》周刊的封面故事曾经说,追逐The Next Big Things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不亚于联邦货币政策。当美国的猎酷人与反酷族同时并存的时候,到底是谁在影响谁呢?“一旦抓住潮流,我们只有4秒钟的时间去告知客户,”猎酷公司已经用秒来计量效率和未来,但仍然把握不住瞬息万变的格局。时尚只是一种让人不能喘息的策略,个人每分钟都在进行无数的决定,而社会的决定只有一个,把个体的决定纳入既定的轨道。我们的确在向着某个方向发展,这个方向上,肥胖、疾病、环境污染等等只是不小心带来的副产品。我们从来不愿意承认,我们所追求的富足、高效、利益至上的发展模式本身就培养着不良的生活习惯,于是,我们希望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能够跟社会环境无关。面对一桌丰盛的大餐,我们既希望每个人能尽情享用不至浪费,又希望大家控制自己的食欲改变自己的习惯以保持健康。

症结也就在此,当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演变为非正常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会无所适从,我们需要做出的决定越来越多,导致每个决定都可能糟糕透顶。倘使正常的生活方式就等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跟时间赛跑,不要跟环境赛跑,不要跟技术赛跑,每天少一点决定,多一分随意,那么,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呢?保持简单,还是改变容易,这,又是一个难以决定的决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