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孙其峰》:为“真画者”立传

2006-12-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南平子 我有话说

庄子“解衣般礴”的故事,中国画家耳熟能详。宋元君以“真画者矣”赞叹那位解衣般礴的画家,是因为那位画家进入艺术状态,就忘己忘物,连君王都没看见,只是一心于画。当今,这样的画者真是少而又少了――他

们不再追随王公贵胄、政治威权,也不再追求“澄怀味像”“成教化、助人伦”“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紧跟市场,追逐效益,为此,就要争虚衔、靠名师、跑媒体、上封面,紧跟流行风潮,以新奇、市俗、艳俗甚至恶俗为鹄的;一旦成名,就进入风格化的重复,批量生产。曾经被视为神圣的追求――磨励高难的笔墨技巧、提高作品的格调趣味等等,遂变得无关紧要。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资本和市场逐渐取代逐渐体制化的文化权力,成为艺术生产与销售的引控者,它们像一只柔性的魔手,所向披靡,只要有商机,就包装画者,让他们粉墨登场,为他们印画集、出传记,授以“大师”“大家”“名家”“最有升值潜力”一类的封号,使他们成为一种特异的“股票”。

当然,也有“真画者”坚守着自己的追求,如年近九旬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孙其峰。孙先生从事中国画、篆刻和书法创作七十余年,成就卓著,桃李满天下,但至今只来京开过一次个展;他退休后隐居乡间,直到85岁,才被儿辈接回城市;他教了将近六十年书,至今也没有停止过收纳学生,为他们讲画、改画;儿孙和弟子建议他编列“中国近现代名画家画集”,他说:“出过画集,没必要了。”学生的画价超过了他,人们劝其“也做点宣传”,他只是淡淡一笑;前不久,他听说一个40年前的学生因患脑溢血遭遇经济困难,他立即捐送多幅作品。这样的艺术家,才应当是史家立传的对象,他的人品、艺品,才应是画界、评论界应当关注和珍视的。

《孙其峰》是一本融传记与艺术评论为一的著作,5万余字,170余幅插图。作者徐改,是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美术史论教学,出版有《中国古代绘画》《中国美术简史》《郑板桥》《齐白石》《钱松?》等书;她是孙其峰先生的学生,毕业四十年来,始终和老师保持着联系,对老师的经历、思想、人品、性格有深入具体的了解。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材料翔实,对主人公行迹、思想和相应历史环境的记述准确可靠,没有丝毫的夸饰,文字朴素、流畅而亲切,娓娓道来,把孙其峰从一个山乡少年、布店学徒成长为一个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的奋斗历程,他的家庭生活、艺术思想、道德人品与艺术个性,生动地呈现给读者。书中对一些具体事件和生活细节的描写,使作品主人公的形象鲜活而有质感。如在50-60年代,孙其峰主持天津美院的中国画教学,顶着批判“保守派”的风头,从北京天津聘请了李鹤筹、李智超、张其翼、秦仲文、溥佐、萧朗、王颂余等一批著名“保守”画家来校任教,一举奠定天津美院和天津市中国画发展的根基,让我们看到孙其峰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家的胸怀和远见卓识;再如,在“极左”横行的年代,担任系主任的孙其峰因为强调业务学习,一再被批评为“走白专道路”,他不断作检查,但也不断要求学生和青年老师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而他自己,竟养成了在处理行政事物、接待客人的同时,不停笔停刀作画刻印的习惯,直到“文革”期间,他被关进“牛棚”,一边听着造反派的批判,还一边在报纸边、烟盒上画速写、画小构图。这些描述,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共产党员画家痴心于艺术的形象,这让我们认识了有些特殊的孙其峰,也认识了那个特别的时代。

此书的另一特点,是对孙其峰的中国画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作者兼画花鸟,对中国画尤其是孙其峰的中国画十分熟悉,写起来得心应手。在她看来,孙其峰的小写意花鸟得益于两个很有距离的派别:一是北京传统派画家如汪慎生、田世光、王雪涛所代表的强调学习古人的传统,一是徐悲鸿所代表的强调写实、写生的传统。他从这两个传统吸收营养,形成了自己作品既重写生形似又重笔墨意趣、既追求现代感也追求传统风神的兼容性特点。书中将孙其峰的绘画分为启蒙时期、崇古时期、追随徐悲鸿时期和中晚年时期,从“明朗向上的精神品性”“灵动传神的生命形态”“融于形质的笔墨”三个方面论析其中晚年成熟风格的作品,恰当把握了孙其峰花鸟画的精神、形态和语言特质。全书的最后,还专题论及孙其峰的书法篆刻和中国画教学,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介绍。

《中国名画家全集・当代卷孙其峰》,徐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6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