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可不“读”宁高宁

2007-0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程凯 我有话说

2003年初春,北京两会上,笔者有幸访到香港中资公司华润集团的董事长陈新华,他说,“国有企业也是能搞好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好的经理人”。当时,陈新华下最重要的经理人,就是宁高宁,一个“大手笔一挥买下

上百个企业”偶像型人物。

没有机会接触宁高宁,但是现在宁高宁出书了,《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读一个人的书,就是接触一个人的方式,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他的书有难以想到的精练、流畅,一口气读完,不仅是在读宁高宁的书,更是在读宁高宁这个人。

因此,不得不说说,不可不“读”宁高宁的几个理由。

宁高宁,现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前任华润集团总经理,几乎一辈子的职业生涯都是在国企中摸爬滚打。国企老总出书,我所知所见少之又少。国务院国资委手下现有一百几十号中央企业的一把手,这些老总们平时所思、所想、所问、所为,关乎中国经济的半边天,因此,宁高宁出书,不可不读。

希望宁高宁是带了一个好头。宁高宁在书中文章《经理人》一篇中,讲了他心中的经理人概念:

经理人不是企业所有者,不是创业者,甚至不是企业家,经理人其实是由有限公司制和信托制产生的,有限责任制把个人风险、个人生命和公司风险、公司生命区分开;信托制则把有钱人,也就是所有者与有能力的人,也就是经营者分开。“中国大部分公司的掌门人其实不是企业家,而是经理人,是由信托原则而来的经理人”。

既然如此,我们都知道,国有企业是全体国民的财富,国企的老总自然就是全民财富的代理人,老百姓当然希望知道属于自己的财富是被怎样一个人,以怎样的方式经营着,是挣钱了,还是亏本了?国企的职业经理人直接向国资委汇报工作,但是宁高宁有时间写写文章,出本《思考笔记》,也算是给财富所有者――普通老百姓交交心。

《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的书名就明确表明了宁高宁的自我定位,宁高宁自认为就是一个企业人,一个经理人。“经理人既然来自一个信托责任,别人把自己的钱给他看管,他就首先要有一个态度,不要把经理人和所有人搞混了,心里舒舒服服地把职业给认定下来,把委托人的钱看好、用好,让财富不断增加,否则就不是一个好的经理人”。进一步,宁高宁还认为,“中国公司的未来,一定是从职业经理人开始的”。

读国企老总所思所想,只是“读”宁高宁的第一个理由,不可错过宁高宁的《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学习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如何得以优秀。

宁高宁的成功是中西合璧的结果。宁高宁1983年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公派选拔赴美留学,所学的专业是财务和金融。更关键的是,他一入商道,就在香港那个规范但残酷的市场里“游泳”,而且一游就是18年。“他不是一举成功的商人,他是从香港华润集团那个庞然大物的商业机构底层一步步游出水面的”。

因此,“读”宁高宁,你总能从书中悟出些什么来。《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一书,按照主题不同,大致分为了6个部分。宁高宁将“人为上”作为第一部分的名字:“人的不同,给世界带来了色彩,也带来了难题。可管理者在心态上,必须首先认识到员工是很美丽的。”以人为本,就是宁高宁经营企业的起点。

读宁高宁,还可以有第三个理由,那就是宁高宁的《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好读。宁高宁书中的这些文章不都是成名之后才写出来的。1979年宁高宁考大学时想当作家,第一志愿报的是中文系。结果后来在山东大学当教授的舅舅劝说他转学了经济。可当了商人后,宁高宁读书写字的嗜好没变,十几年来写了40多万字的经济管理散文。

在香港长期待过的人,不仅在企业经营管理上面有西方企业家的痕迹,而且,在做人上面也更为“OPEN”。宁高宁是做过上市公司老总的人,知道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向股民展现自我是一种很有效的交流方式,为企业经理人树立一个透明而且良好的公众形象,实际上是对股东负责,对企业的发展机遇负责。既然如此,了解了宁高宁的一番苦心,为什么不去读读他心中的“为什么”呢。

《为什么》,宁高宁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3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