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插图,读黄裳

2007-0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郭梅 我有话说

这是一本朴素而精致的书,每晚临睡在床头闲闲地翻,几天就翻完了。但它又决不是仅供消遣的作品。顾名思义,《插图的故事》讲的是关于书籍插图的事儿,当然,有个范围,是以明版书为主,间附清刻,收录晚明木刻版画插图,并一一加以解释和赏析。这些插图非常珍贵,黄裳先生收集它们也殊为不易。而且,这些插图除了具

有高度的艺术性外,往往还鲜明而直观地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风貌,以及书籍装帧的习惯和风格。从日常生活到具体名物,以至时代风习,都可通过古书的插图得到实证。更何况,黄裳先生腹笥甚宽,对插图的解读翔实而有趣,读来颇受教益。

比如,《人像》一篇颇详密,有一段谈到家喻户晓的苏轼的画像,是这样说的:“苏东坡,是大家所熟习的名作家。他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着一绺大胡子。在故事传说里,他的好朋友佛印和尚,他的朋友陈季常的太太都取笑过他的胡子,但是这里的一张就不是‘髯苏’,虽然也有须,但只是京戏里的‘黑三’而不是‘黑满’了。这是万历‘燕石斋’刻、王世贞撰《苏长公外纪》里面的一张小像。历来的藏书家,就曾经指出过这可疑的一点,说只有这张东坡像是‘微须’。我觉得这张画像的作者,倒也有他独到的地方。至少,在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上,使我们感到颇为亲切。画家是研究了苏东坡的作品的,把他那种乐观、幽默、飘洒的特点把握得很好。这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的风貌,作者画他穿着儒生的常服,而非‘苏玉局’或‘苏学士’的礼服。他不是道貌岸然的儒者,而是风流潇洒的诗人。这幅版画的刊刻地点是豫章,在江西,可以代表明中叶江西刻版的风气。”,虽然只是谈论一张小小的人物画像,但对苏轼及其作品的宏观评论很精到,对苏轼外表的揣测很有根据,让人信服。而“黑三”、“黑满”等京剧术语的运用不仅非常形象贴切,也幽默风趣。

又如《吃茶》一篇,稍微看几行就知道这题目并非源自江南方言,而真正是谈“吃”茶的,因为作者说“最早是把茶做成饼嚼了来吃,唐朝人吃茶则要加姜加盐……”明万历年间重刻的《茶经》里提到一样东西叫“韦鸿胪”,“这是什么东西呢?原来就是装茶的篓子,因为是用苇草编的,所以就要它姓韦,还给它一个鸿胪的官名”。不仅如此,还给这位“韦鸿胪大人”一本正经取了名、字和别号,分别是“文鼎”、“景?”和“四窗闲叟”。明人真是有闲情雅趣,黄裳先生说这是“明朝人最擅长的把戏”,所言不虚。

看《插图的故事》,不仅是看古书的插图,其实也是读历史,读古人,还有,读黄裳。

《插图的故事》,黄裳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16.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