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完善人格与婚姻幸福

2007-02-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星 我有话说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婚姻则各有各的不同。婚外情、家庭暴力、“婆媳战争”、网恋……现代婚姻之舟遭遇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暗礁”,舟上之人困苦不堪,却四顾茫茫,似乎找不到一根可以救命的稻草。有了婚姻问题,不能像过去一样找领导解决,也难以向亲友启齿。该怎样绕开这些婚姻“暗礁”呢?

家玉先生的《把脉婚姻》一书,不失为试图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婚姻病的一剂药方。它既为被婚姻问题困扰的人提供了可行性疗方,也为初入婚姻咨询行业的咨询师提供了工作参考。作者有着近十年的婚姻心理咨询经历,是位资深的“婚姻病”诊疗专家。书中所列范例,均来源于他所经历的种种案例,涵盖当今婚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个实例之后,他还公开了自己在多年咨询中摸索积累出来的疗方。例如,针对婚姻外的美色诱惑,作者提出了“禁色三步法”(第32页);针对暴躁性格,他列出了“抑怒三步法”(第60页);针对缺乏自制力,常在家庭中挥舞拳头的人,他提出了“治暴三步法”(第87页);针对性心理异常,他开出了“填补爱缺失”的性心理矫正方法(第259页)。

书中至少提到了3个关于“暴”――暴躁性格或暴力家庭――的例子。解决因性格暴躁和有暴力倾向而造成的家庭问题,是全书除了婚外情问题外的一个重点。据全国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我国2.7亿个家庭中有大约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李子勋著《婚姻的烦恼――李子勋解读婚姻心理密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11页)。根据中国性学研究系列报告,夫妻打架,实际是双方感情的第一杀手。“即使是发生婚外性行为,对感情的伤害程度也小于夫妻打架”(潘绥铭等著《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版,第172页)。家庭暴力问题有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在2006年《新京报》就两次报道了因家庭暴力,受虐方做出了毁灭整个家庭的举动(见11月14日《“绝后”之痛:湖南农妇溺杀四子》和12月19日《沉默男人爆发一手毁灭家庭》的相关报道)。家庭暴力的出现,往往与当事人暴躁的性格和冲动型人格障碍等密切相关。书中开出的“抑怒三步法”和“治暴三步法”疗法都很简单,易于操作,又很有实际效果。两种方法有相通之处,却又针对程度不同的“冲动”。如当事人在情绪失控时,能把两种方法相结合,一方面自觉规避冲突点,强制转移注意力,减少伤害,让失控的情绪稍稍冷却;另一方面,也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并理性地围绕矛盾本身来沟通并解决问题,可能会形成更好的抑制冲动性格的自我约束机制,不再是做事一任冲动的性格,人格从而得以完善。

实际上,书中所提治疗“婚姻病”的疗方,均从完善存在某些人格问题的婚姻一方的人格出发,以理智之光照亮其内心,通过抑制“本我”、发展“超我”、让“自我”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当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作者解决婚姻问题的深层理念在于,人格问题是造成婚姻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婚姻关系的研究,“婚姻病”诊疗专家发现,婚姻问题往往和人的个性以及人的人格特质有关。夫妻双方或一方在个性或人格方面的某些不足,往往导致婚姻之路荆棘丛生。因此,他认为,只有弥补了人格方面的不足,方能最终打开解决婚姻问题之门。(见“自序”)

不过,作者在书中所开出的疗方,直接针对存在某些人格缺陷的婚姻当事人,却对婚姻关系中的另一方所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够重视。婚姻关系中,最主要和重要的无疑就是夫妻关系。婚姻关系的好坏,主要系于夫妻双方力量的博弈成败。面对存在某些人格缺陷的配偶,是帮助对方促使他-她完善自己人格,还是放任自流?态度不同,即所施加的外部影响不同,内因的发展态势也往往因之而有判若云泥一般的差别。譬如,初次遭遇家庭暴力时,受虐方如能态度相当鲜明地不允许施虐方打自己,并在很长一段时间让对方受到婚姻的惩罚,使其产生“打人不对”的意识并能印入脑海,达到增强约束自己暴力行为的自制力,这样,暴力就不容易发展下去;反之,如受虐方逆来顺受,或轻易原谅了施虐方事后的道歉,暴力模式会继续下去,并最终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另外,倘若只强调书中所谈的方法和技巧,而缺少婚姻双方彼此的爱以及珍惜婚姻的心态,生病的婚姻恐怕也难以得到治疗和康复吧。

《把脉婚姻》李子勋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2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