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于丹现象是“馒头”与“面包”的争议

2007-03-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西南科技大学 黄海涛 我有话说

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3月3日,就在《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于丹〈庄子〉心得》一书的签售会现场,一名男子突然脱去外套,里面的白色T恤上赫然出现几个毛笔大字:“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紧跟着第二天,这名男子以网名“世纪婴儿300”在天涯论坛发贴,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在签售会上的“惊人之举”。“于

丹有讲的权利,我也有按照自己方式批判的权利。”该帖一出即引来众多网友跟帖热议,其被网友称为“T恤男”。(新民网3月8日)

我完全能够理解汤军的逆反心理,因为俗话说,爱一个人可以只需要有一个理由,而恨一个人则有着一千,甚至一万个理由。从汤军的一系列言行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丹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因此,有一些躁动与情绪失控也实属正常,情有可原。

其实,不管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是于丹的《庄子心得》,在我看来,都只不过是学术传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并不存在对与错、是与非的区分,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选择与表达的权利。正如你可以选择早上吃“馒头”,我可以选择啃“面包”,即便是同样选择吃“面包”,也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倘若说只是因为选择的差异便对别人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我以为是盲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你有你的权利,我有我的选择,互不干涉,各自独立,人与人之间应当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毕竟一花独秀不是春。

于丹不过是选择了一种符合大众的传播方式,至于如此上纲上线,给她扣上高帽子吗?那些自以为是的专家与教授们难道不该好好反思一下吗?高高在上永远只是一潭死水。于丹现象只不过是“馒头”与“面包”的选择差异,你可以不同意于丹的观点和讲课方式,但应捍卫她说话的权利,没必要过于激动,“馒头”与“面包”的选择永远没有对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