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左还是右?这是一个大问题

2007-03-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刘华杰(本报书评人) 我有话说

克里斯・麦克马纳斯对我们的身体和社会的不对称性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探索。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但心脏却在左侧?为什么男性的睾丸不对称?为什么大多数提线木偶都是左撇子?通过对这些奇妙有趣的问题的解答,麦克马纳斯为读者献上了一本充满乐趣、令人愉悦的好书。 ――《观

察家评论》

无所不在的“手性”问题

你用左手使剪刀、筷子、鼠标吗?对于“口”字形、“日”字型和“田”字型的道路网,由左下顶角走到右上顶角,你通常会选择哪条道路呢?海螺、螺丝的旋转方向如何?北半球与南半球气旋的方向有什么区别?人的心脏为什么通常长在左侧?地球上生命体中的氨基酸和核糖为什么通常前者为L型而后者为D型呢?现代制药工业为什么十分重视手性对映体?政治中的左派和右派分别是什么意思?跟某个地外文明通信(假如存在的话),如何告诉他们“左侧”是什么意思?毕加索、爱因斯坦、富兰克林是左撇子吗?左撇子平均起来更聪明吗?……

所有这些涉及的都是手性(chirality或handedness)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偏侧性(laterality)问题,即左右对称性及对称性破缺的问题。它们分属于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几乎涉及一切自然与人类现象。长期以来人类为此积累了大量素材,有的学科为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理论物理学(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化学合成、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当然也包括达尔文关于植物茎缠绕的博物学观察。

《金融时报》(2002年5月11日,Jerome Burne)的一篇书评开篇写道:“如果你跟随艾丽丝走进左右反转的镜子世界,诸多奇妙结果之一就是,食物尝起来和闻起来可能会不同。不仅如此,如果你吃点随身携带的药片,它们可能根本不起作用,或者有完全不同的效果。”“造成这些差别的关键在于,我们身体中每个细胞中由蛋白质构成的分子有自己独特的手性。多数分子有左和右两种构型,它们在化学上是相同的,但有着相当不同的效果。”它所评论的图书就是麦克马纳斯(Christopher Mc Manus)的《右手,左手:大脑、身体、原子和文化中不对称性的起源》(Right Hand, Left Hand: The Origins of Asymmetry in Brains, Bodies, Atomsand Cultures)。这本书讲述了许多科学史、文化史中真实的故事和“思想实验”性质的故事。艾丽丝是英国人以及全世界小朋友差不多都熟悉的童话人物。她穿过镜子,会看到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情?镜子与左右关系密切,镜中的像与原物呈现镜像关系,即左右对称。化学分子有左右之分,这事要追溯到著名科学家巴斯德1848年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区分葡萄酒发酸产生的天然酒石酸与工业方法生产的外消旋酸。两者在化学上一样,但偏振效应不同。提纯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前者实际上只包括一种晶体,而后者却包含两种互成镜像的晶体,后者实际上是一种混合物。于是前者有旋光性,而后者不显旋光性(互相抵消了)。艾丽丝如果真在镜中世界生存,需要具备一些非常苛刻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她不能吃我们地球上一般生命所吃的食物,吃了也不消化,没准儿还有强烈副作用。原因在于,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手性与生命的消化、吸收之间在进化过程中,在手性匹配方面已经形成了牢靠的锁定关系,不能随意改变。由此也可以设想,外星人来到地球,也许不敢吃我们吃的食物(如果他们也吃东西的话)。比如,据不久前的一则报导,东南亚有一种以蜗牛为食的蛇,其颌骨右侧的牙齿要比左侧多6枚。这种右手性蛇(专门吃具有右手性的蜗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进化出来的。

“新博物学”:博物情怀+还原论成果

麦克马纳斯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以一种开阔的视野将手性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写出了这部我个人称之为“新博物学”的美妙专著。所谓“新博物学”,是相对于传统博物学而言的。新博物学不排斥各学科还原论式研究的大量成果,但努力用传统的博物精神、博物情怀将分散的知识横向综合在一起,对事物的探索不限于宏观描述,也注重机制分析。比如,达西・汤普森的《论生长与形式》(On Growth and Form)是新博物学的大师级作品。这部书也很有可能加入大师级作品的行列。

《右手,左手》作者麦克马纳斯是英国UCL(1826年建立的一所不同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新型大学)心理学系的心理学和医学教育教授。麦克马纳斯还是一份心理学杂志《偏侧性:身体、大脑和认知中的非对称性》(Laterality: Asymmetries of Body, Brainand Cognition)的主编。这份杂志专门刊登关于人和非人物种中有关偏侧性各个方面的高质量研究论文。此杂志1996年创刊,主要兴趣在于偏侧性的心理、行为和神经关联。主编愿意考虑来自任何学科关于生物和神经非对称演化之一般问题的论文,讨论偏侧不对称性的文化、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的论文,以及关于偏侧性起源和发育的论文,也欢迎有关偏侧性测量和统计分析的论文。

《右手,左手》是一部获得“维尔康信托基金奖”和“安万特科学图书奖”的优秀作品。大约3年前《中华读书报》就有报导,现在终于有了胡新和教授的译本。我个人一直对手性特别是植物的手性有兴趣(我也是半个左撇子,用左手使剪刀、镰刀,右手写字、使鼠标),所以一直等着这本书呢。有一天,一位教授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老胡不务正业翻译这样的书,不如用这功夫翻译点科学哲学专著。”我当即也半开玩笑地说:“不能这么看。老胡就应当翻译这本书,这本书也许比科学哲学书还重要。这本书太有趣、太好玩了。中国现在最缺少这样的书;科学哲学书倒是已有了许多。”我的意思是,胡新和教授工作十分繁忙,能够拿出大量时间翻译这样一部比较难译的博物学著作,功德无量,我们大家都应当坚决支持,对他的辛苦付出表示敬意。

生动有趣,特点多多

《右手,左手》收集的材料出奇地丰富而且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一些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该书第12章“流行的错误”很有趣,对媒体中流传甚广的一些说法进行了辨伪分析,否定了一些虚假的、以讹传讹的宣传,比如否定了尼安德特人是左撇子、左撇子更聪明更有创造力、毕加索和爱因斯坦等名人是左撇子之类说法。

到目前为止,中文世界中可与此书一比的关于手性的著作是吉林人民出版社放在“大美译丛”中出版的《生命的曲线》。有趣的是,这两部好书都与编辑范春萍女士有重要关系。我期待着她再做出一部关于手性的好书。

就我个人而言,《右手,左手》有许多特别之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书中介绍了皮亚杰儿童认知过程的三阶段与手性认知的对应关系。三个阶段是:主观绝对性-相对主义-客观性。(83-85页)

(2)动物身体对称性在进化过程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放射状对称,第二阶段是两侧对称,第三阶段是与外部对称相伴的内脏不对称。这使我联想到植物界花的对称性演变过程:由辐射对称(准确说叫旋转对称)到左右对称的变化。(116页)

(3)作者多次指出,外观手性差异可能有基因差异作用为基础,但从基因片段的差异到宏观特征或者行为的差异之间,可能有很长的复杂的因果链条。(195页)另外作者还机智地指出,对初始条件作某种安排,由同样的指令,可以生成外表上不同的宏观结构(如字母b和d)。

(4)此书作者(58页)与《生命的曲线》作者以及我本人通过阅读大量植物图书都确认,在植物学界,手性定义极为混乱,甚至是相反的。《中国植物志》中讲的左旋其实是右旋。这本书很少讲植物的手性,多少有点遗憾。

(5)此书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网上网下互动、相互参照的出版形式,即有一部分延伸阅读和进一步说明材料没有放在印刷版图书中,而是放在了一个专门的网站(www.righthandlefthand.com)上。我登录该网站读了一些注解,文献及相关说明很精彩。把那些细节介绍和延伸阅读文献都放在印刷版上势必大大增加厚度,也影响成本和许多人的阅读。而对于少部分“钻研型”读者,网上的材料非常有帮助。

《左手、右手:大脑、身体、原子和文化中不对称性的起源》,[英]麦克马纳斯著,胡新和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34.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