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瓦格纳的“苏黎世艺术论”

2007-07-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张黎 我有话说

里夏德・瓦格纳(1813-1883)油画像,弗兰茨・封・伦巴赫画于1871年。

1849年5月,在欧洲普遍革命气氛感染下,德国音乐家瓦格纳也参加了巴枯宁等人发动

领导的德累斯顿起义。起义失败后,巴枯宁被遣送回俄罗斯,瓦格纳在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帮助下,逃亡去了瑞士苏黎世,丢掉了待遇优厚的萨克森宫廷乐队指挥的职位,成了有家不能归的流亡者。

瓦格纳不仅是个执意创新的音乐家,还是一位成绩卓著的作家和艺术理论家。他在流亡苏黎世期间写作出版的《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和三卷本《歌剧与戏剧》等三部著作,史称“苏黎世艺术论”。它们是瓦格纳作家-艺术理论家生涯的巅峰之作,至今读来仍能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从它们的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到欧洲1848年的革命气氛。尤其是他对资本主义制度与艺术的关系的论述,至今读来依旧给人以“空谷足音”之感。

瓦格纳的写作活动,从倾向方面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848年革命之前,他的写作活动,主要限于讨论音乐美学问题,尽管他在莱比锡时也卷入1830年的七月革命,但这场革命的影响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并未留下痕迹。而从1848年春季开始,他的写作活动,在讨论音乐美学问题的同时,明显地增加了研究政治、当代历史和世界观问题的分量。“苏黎世艺术论”的共同主题,如他第一篇文章的标题表明的那样,就是“艺术与革命”。

《艺术与革命》是“苏黎世艺术论”中的第一篇文章。瓦格纳以古希腊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立为框架,首先探讨了现代社会的本质及其出路。他认为雅典城邦时代的古希腊文化,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社会与政治状况,那时个体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是一致的,而在现代资产阶级文明中,这一切都是对立的,而“伟大的人类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克服这种对立。自然,克服当前的社会状况,并不意味着返回到古希腊社会状况中去,因为古希腊社会状况孕育着必然灭亡的萌芽。瓦格纳说:“我们不想成为古希腊人,因为古希腊人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走向灭亡,这一点我们是知道的”,那就是古希腊社会和文化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而奴隶制是“世界命运最危险的陷阱。”正是这个“陷阱”制约着自雅典城邦崩溃以来,直到目前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发展。在瓦格纳看来,资产阶级社会的奴隶制,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制和金钱统治。现代文明社会与雅典城邦制的不同在于,雅典城邦里有自由民和奴隶两种人,而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切人都是奴隶,即“资本的奴隶”。这是一种普遍的奴隶制,“伟大的人类革命”就是要用激进的方式废除私有财产制,使人类从普遍的奴隶制中解放出来。

接下去,瓦格纳又在这个对立的框架中,对比了古希腊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不同。他指出古希腊艺术具有群众性质,而现代艺术是私有化的艺术,是商业化的艺术,所以他认为现代艺术不是艺术,而是一种工业社会的劳动产品。一旦艺术家的产品具有货币价值,艺术家的活动与机器活动的性质,也就没有区别了,在这种条件下,也就不再有艺术家了。按照瓦格纳的想法,“伟大的人类革命”就是要克服当代社会状况,重建艺术的群众性性质,扬弃艺术的商品性质。只有这样,艺术才能摆脱墨丘利的特征,不再追逐金钱,而是成为阿波罗与耶稣的结合。阿波罗在古希腊文化中是理想化的人与强大、美丽、自由人的象征;耶稣在基督教里是代人类受难的,体现了人人平等思想。

《艺术与革命》阐释的这些问题,在另一篇论文《未来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更加详细的表述。这篇论文完成于1849年11月,发表时特别加上题词:“以感激和崇敬的心情献给费尔巴哈”。从它的标题可以看出,它的写作曾经受到费尔巴哈《未来哲学的原理》的启发。在这篇论文里,瓦格纳比较广泛地发挥了他1848年在《德意志国家剧院改组方案》中最初提出来,在《艺术与革命》中简略论述过的“综合艺术作品”思想。这篇论文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宣言》出版前后,德国进步知识分子突破历史束缚的努力及其在世界观上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未来的艺术作品》遵循瓦格纳自己在《艺术与革命》一文所建立的历史发展三步走的理论框架(古希腊文化――文明――未来社会),称雅典城邦制为“自然状态”,此后的社会称为“文化状态”。在“文化状态”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化,科学与生活,智慧与感官之间发生了对立。所以在瓦格纳看来,“伟大的人类革命”的目的,就是克服这种社会的“文化状态”,克服人与自然的脱节,科学与生活,智慧与感官的对立。

在分析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瓦格纳转入艺术发展的分析,他认为在社会的“文化状态”中没有艺术,只有“时尚”(Mode)和“格调”(Manier)为社会提供奢侈品,而它们与生活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这时的艺术家也变成了机器人(menschliche Maschine),因此,通过“伟大的人类革命”克服社会的“文化状态”,也意味着克服艺术与生活的对立,从而形成“未来的艺术作品”,即他在《艺术与革命》中所说的“综合艺术作品”。为此,瓦格纳花了许多篇幅研究所谓“纯人性艺术”,即舞蹈、音乐、文学和“造型艺术”,即建筑、雕塑与绘画的本质,并提出了一个“所有艺术家的合作社”(Genossenschaftaller Kuenstler)概念,以便在实现“伟大的人类革命”之后,重建艺术的统一,艺术与生活的一致。

“苏黎世艺术论”中的第三部,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是三卷本的《歌剧与戏剧》。它完成于1851年1月,出版前曾于1851年在莱比锡的《德意志月刊》上发表过一部分,标题是《论现代戏剧性诗歌艺术》,全书出版于1852年。三卷的标题分别是一、歌剧与音乐的本质,二、戏剧与戏剧性诗歌艺术的本质,三、未来戏剧中的诗歌艺术与音响艺术。与《歌剧与戏剧》相比较,《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只能算是提纲,这部规模宏大的论著,对问题的论述极其详细,有耐心的读者,能从它那渊博的知识和令人深思的见解里,得到乐趣和启迪。其主要观点和思想,有机会我将另文详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