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制造”的背后

2007-07-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蓉霞 我有话说

最近媒体报道:一位美国女记者决定身体力行,过一段没有“中国制造”的生活,结果发现这样的日子好难,于是,她写了一本书告诉大家,正是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令美国消费者从中受益。确实,大量廉价的中国产品正在走向世界市场,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赢得了大量的外汇,但除此之外它还带给了我们什么?这

是值得深思的。

中国制造的产品要打进世界市场,它必须凭借某一竞争优势,而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那就是价格低廉。价格为何会低廉?部分原因是企业的环保成本压到了最低,结果就是中国的水资源等等严重污染,频频传来的江河湖泊污染的消息令人揪心。守着太湖没水喝,正是今年入夏以来让百姓和中央领导关注、痛心的事情。还有就是劳动力的成本也被压到了最低。

在某些地方,领导认定“先发展后治理”是一条捷径。是的,就其省力而言,无须技术创新,无须投入环保成本,这确是一条捷径,但如今它快走到了头。因为再不治理污染,再不提高劳动力成本,前期发展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有何意义呢?试想,一个健康和安全都难以得到保证的社会,就算它能创造巨额数量的GDP,就算其中有相当的富人可一掷千金,过上奢侈的生活,但在这样的社会里,即便是富人,其实也不见得能过上幸福生活。

也许会有经济学家站出来论证说,中国眼下的国情只能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众多低素质的劳动力。否则这么多人失业怎么办?言下之意,有口饭吃,哪怕它味道极差,勉强度日,但总比没有饭吃要强。每当听到这样的经济学理论,我总会想起经济学大师哈耶克的说法,他说,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就得坚守常识。常识是什么呢?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全国人民过上好生活。但如今的情形却是,蓝天碧水成了昔日美景,清洁的空气和饮水难以保证。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我们究竟需要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喝得起纯净水固然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但在楼市股市挣钱的目的总不至于是为了能喝得起纯净水吧?这就是常识,无须经过任何经济学理论的繁琐论证。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则需要我们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拿出勇气和智慧。

但愿读者不要以为西方消费者离不开中国的廉价产品是件美事。中国的真正崛起,不能依靠廉价产品,而要依靠我们的综合实力。但愿这一天能够早日来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