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父女在“应试教育”中突围

2007-08-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庞? 我有话说

《我还是希望你快乐》是一本谈家教的书,书中的父亲刘书宏带着小女儿刘真然在“应试教育”的围城里左冲右突。

对全社会、对每个家庭来说,教

育都是一个焦点话题。“应试教育”的弊端被讨论了多年,“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理想的教育理念,也提出了多年,但收效甚微。从教育主管部门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似乎谁都厌恶应试教育又离不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在现阶段的中国似乎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愿望。

然而,书中这位父亲却敢于冲破“应试教育”预设的怪圈,在自己女儿身上大胆地进行“快乐教育”的探索与实验。他不让女儿参加学校的考试,亲自制定教材在家里教女儿,让女儿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到各处游历。他的女儿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到了10岁,结果如何呢?10岁的刘真然可以和成年人谈论伊朗的核问题,谈论联合国、巴以冲突和赖斯,谈论多拉A梦和宫崎峻;她可以和人们讨论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发自内心;她英语成绩一向不好,但诵读经典两个月,就能用非常流利的英语背诵英文版《论语》;从小到大,她从来不乱扔垃圾,始终保持着对小动物的关爱――在父亲眼里,这非常了不起,其意义大大高于掌握了多少特长、拿了多少奖。

这种教育实验是需要勇气的。毕竟现代的中国父母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脱离了现行教育体制,走一条特立独行、艰辛坎坷的道路是一种冒险。因此虽然大多数中国父母和刘书宏一样不满意应试教育体制,也只能无奈地配合这种体制,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社会边缘化。有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早早出国留学,且不说经济上的高成本,“小留学生”中照样存在着“留学垃圾”;有的家长为了怕教条、刻板的应试学习限制了孩子思维的空间,就教孩子学会两套语言系统:答题时为了分数答一套,但自己内心可以保留另一套。这样做虽然出于不得已,但弊病也是显而易见:它造就了一代人的“双重人格”和实用主义的处世态度。很难想象,在这种压力下长大的一代人,当他们成了社会的主体将会是什么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书宏的“突围”是非常有价值的。他避开最戕害儿童心灵的考试“排分”制度,通过随时随地题材广泛的父女对话,让女儿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保持求知的兴趣,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去认识客观事物,获取知识和能力。他的女儿不是天才,从书中看出她也有许多孩子都有的小缺点小毛病。但经过父亲独特教育方法的培养,她比其他的孩子都更加完整地保持了活泼纯真的童心,有了超常的智慧和能力,也有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比起当代城乡许许多多厌学的孩子和在考试大棒下如牛负重的孩子,刘真然是幸运的。

刘书宏有勇气做到这一切,除了对女儿的爱――这一点几乎所有家长都有――还因为他有这样清醒的认识:“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十多年后,中国必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自由的、富裕和公正的社会,那么现在培养的孩子就应提前适应未来的那个环境,从小培养她的创造力、毅力、诚实的品质、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而不是一个考试机器。”

当然,作为探索和实验,刘书宏的教育方法并非无懈可击,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甚至,最终也可能会不那么成功。每个家长和教师,都可以有自己的探索和实验。正如刘书宏说的:“就像珠穆朗玛峰,你从南坡爬上去和从北坡爬上去一样了不起。”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坐标,让我们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尤其是,激励我们把理念付诸行动。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只能有一次。

  《我还是希望你快乐》,刘书宏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19.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