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徐雁:做一只书林中的“啄木鸟”

2007-09-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实习记者 浦清莲 我有话说

徐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笔名秋禾。自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就读期间开始写作书话书评,至今已二十余年,出版有从《秋禾书话》

到《故纸犹香》到《苍茫书城》等十几种随笔集子。他的博客《秋禾话书》:http://hi.baidu.com/nj_xuyan自2007年6月12日开办以来,人缘日佳,人气渐盛,成为网上书林新一景。

  读书报:作为一个自己平时也会写作书评的人,我一直很好奇您写作书评的动机。是看到好书有感而发,自觉不得不写点什么,还是只为应付报刊约稿、朋友索稿?

徐雁:走上书评家这条“洋溢着书香的路”,起初自然是缘起于我读到借来的好书有话想说的冲动……但对于一个成熟的书业书评者而言,或者受过科班书评训练的人,在中国国情下,你的评书任务并不能完全取决于自己主观好恶。因此,他应该对于无论怎样的书,不管是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书,甚至有时不管是在你知识范围内的还是逾越了知识结构的,都抱着专业的精神、职业的态度去读、去评、去写。

无论写怎样的书评,始终不能忘记,初读―深思;重读―领悟;再读―落笔这样一个科学程序,读原书,思考问题,在重读复读中进一步领悟原书的深意,然后落实在自己的评介文字中,这是写作书评的一条专业化道路,也是一条光明的正路。

读书报:您刚才提到“书业书评”,能否进一步解释一下?

徐雁:在写作书评之前,应该明确自己选择怎样的一种体裁。笼统而言有两种体裁,一是专业书评。如对于学术专著或者专业教材,就应该选择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因为书作者和书读者都是业内人士,所以应该用“专业书评”的体裁来写,这样才能显示出你是一个很出色的“业内书评者”,甚至是很出色的“学术同路人”。一般来说,专业杂志更容易刊登的是专业书评。

另一种是站在书业的角度写作的“书业书评”,这个书业就包括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领域和图书馆的导读领域。书业书评无论是传播也好,还是评介、评价也罢,所针对的三种人,分别是读者、著作者和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者。

因此当你拿到一部书要给它写书评的时候,该作一番专业性的思考:这篇书评为谁而写,是为专业杂志而写,还是为普通的报刊而写?你的主要目的是要评论前辈或者同行著作的内容体系呢,还是主要以传播这个图书的上市信息为主,或者是侧重评介图书在编辑出版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总之选好书评者切入的方位、层次、角度是很重要的。

读书报:有了写作的角度,作为一个专业的书评作者,其在一篇书评中所投入的情感力度又应该如何把握呢?

徐雁:不管书评的写作任务何来,拿到以后都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求真务实。求真说明你必须实话实说,说真话,至于真话纯真到什么程度,这时候就靠你的文笔来把握。对于评论者来说,当你发现这个著作者哪一点上有欠缺,哪一点上有不足,哪一点上有破绽,这时候你首先不应该沾沾自喜,而应该自我反省:我发现的这个真的是破绽吗?真是缺陷吗?真是作者的败笔吗?然后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让自己从“悬疑解疑式”的读书进入到“结网式”的读书,从浅阅读进入到深思考、深阅读,去求证发现的这个问题是否是事实。要不然,接近班门弄斧、贻笑大方的尴尬境地一定不远了。

读书报:一句话,要有专业的写作态度,有明确的写作体裁,有求真务实的情感投入。那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专业书评人,在一篇书评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又是什么?

徐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书评作者或是书评家的功能,用大自然中的一种动物来形容,书评家应该是中外书林中的“啄木鸟”。这个“啄木鸟”体现出来的文字又具有另外一个特点,也用大自然中的一种动物来形容,就像寄居蟹寄生虫一样。所以我们的书评文字,不管是专业性书评还是书业性书评,都是寄生文字,它必须寄生在书这样一个成品上。就像一个封面装帧设计的人,它的最大创意空间不能超过书籍的开本尺寸。

书评家的文字永远不能远离书籍的文本――无论是纸质印刷型的,还是光电数字化的――来作评介,这也是书评区别于评论的所在,譬如文学书评必须要面对成书以后的文艺作品来说话,而文艺评论,则完全不必拘泥于此。所以萧乾先生在《书评研究》中要说:“我们需要两个批评学者,六个批评家,五十个书评家。”因为大众文化,需要大量的书业书评。

书评家要做“啄木鸟”这一概念的提出,就为书评做了一个学理性的定位,就是一个优秀的书评家,不能以赞歌式书评来作为自己主要的写作内容。如果有一天有人评论你是一个“喜鹊型的书评家”,那么也就意味着你并不怎么“称职”呢。

我们不应该把赞扬性书评、中性书评和批评性书评作简单分类,更不要标准先行,而应该把它对立又统一起来。

所以在评论一本书时,我们还不应该只是重视批评,高明的书评家应该为著作者指出一个可以向善美境界求进的台阶,为读者提供一个价值评判的维度,为著作者和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者提供一个修订再版的出路。这种务实而不虚妄、求真而不苛求的书评,应该成为书评学建设的方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