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非传统安全研究有望迈上新台阶

2007-10-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韩晓东 我有话说

“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给出的警示之一是:金融领域爆发的强大冲击波,可能造成比一场中等规模的武装冲突更惊人的毁坏,譬如讲,它可以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倒退一二十年,可以带来社会的严重骚乱和政府的非正常更迭,可以极大地降低公众的自信心和承受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世界经济与政治

》杂志主编王逸舟形象地描述着“非传统安全”对于当下国家的威胁。

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而言的,是指由非军事因素引发的、对发展与和谐造成严重威胁的各种战略性问题或跨国性问题。非传统安全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包括生态环境破坏、恐怖主义、民族宗教冲突、武器扩散、跨国犯罪、金融动荡、难民与非法移民、传染病流行、网络黑客以及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等。非传统安全具有潜在性、综合性、跨国性、突发性等特征,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发生还会导致公共危机的爆发,因而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世界各国的发展。

丛书出版助推学术研究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都非常重视非传统安全的研究和战略制定。我国对非传统安全的研究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予以越来越高的重视。我国政府从2001年开始使用“非传统安全”一词。近年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各种场合谈到“非传统安全威胁”,明确提出“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之一。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指出:“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非传统安全的维护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目前,既是国内第一、也是亚洲地区第一套系统非传统安全研究丛书――“非传统安全与现实中国”丛书首辑5本已经撰写、编辑完成,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11月初出版发行。

“非传统安全与现实中国”丛书首辑中的5本分别是《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信息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文化安全》、《粮食安全》。其余5本《能源安全》、《食品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人口安全》将于年底推出。丛书定位坚持在学术普及型层面,主要面向我国县级以上的政府领导及国家公务人员,以及关心公共事务的社会人士,以现实中国相对突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为对象,结合非传统安全相关理论知识,重在对这些问题的非传统安全理论知识传播、应用指导和对策建议,以期改变公众特别是政府各级公务人员的传统安全观,树立起新形势下对非传统安全的警觉与注意,引导政府各级官员对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的社会各领域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关注。每部书总字数在10万至15万之间,依统一编写体例要求划分为5部分:现状与问题、理论分析、对策与模型、国际比较、附录。前4部分穿插有一些实例,附录主要是国内外相关安全法规摘编和出现问题时的正反面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

丛书作者均是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像《非传统安全与信息安全》作者沈昌祥是我国著名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在多个国家安全部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担任信息安全顾问。他在书中研究了信息安全作为一种典型的非传统安全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信息安全风险因素,审视了我国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对策,比较了国外特别是美国维护其网络空间安全的有关做法,回顾了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合作的进展情况,指出信息安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而上升为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基石。丛书执行主编、《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作者余潇枫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教授,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研究。余潇枫在书中以风险社会全球化的现实为背景,从非传统安全的理论研究视角,探讨了公共危机的定义、特征、层次、类别,提出了公共危机治理的理念、结构与模式,创造性地阐述了公共危机的应对原则与治理方略。他强调了公共危机治理中多元参与主体的合作,提出了“政府危机管理”、“传媒危机协理”和“民众危机响应”三位一体的危机治理结构模式,同时,对危机形成、危机爆发、危机转化中的“触发点”、“临界点”和“转折点”进行了独特的分析。

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余潇枫还是我国第一本以非传统安全为主题的教科书《非传统安全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的主要编写者,《非传统安全概论》吸收了目前国际安全研究领域关于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成果,介绍了国际安全的发展动态与基本理论,阐述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性质、内容、研究视角、应对立场、及中国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该教材已在浙江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使用。

在《非传统安全概论》之前,尽管不论国际还是国内,非传统安全研究均是近年来持续升温的热门话题,甚至有王逸舟形容的“就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现况而言,大概很难找一份不刊登非传统安全问题讨论的杂志,也很难在任何一次研讨会上听不到这方面的话题”之盛况,但国内严格以“非传统安全”为主题的专著,仅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集体撰写的《非传统安全论》(陆忠伟主编,时事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一部。而国内成规模、系统性地针对非传统安全进行研究的机构,目前也只有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一家。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11月,浙江大学同时专门成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参加的“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促进领导小组”。中心涉及安全哲学、能源与国家安全、材料与国家安全、化工与安全、经济风险与安全、食品与安全、公共卫生与安全、土地开发与安全、电力与安全、公共危机管理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研究,已拥有研究团队12个,相关研究成员近60名,同时聘请了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清华大学等校著名学者担任顾问。

浙江大学文科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教授、博导罗卫东介绍说,非传统安全问题是跨学科的问题,非传统安全研究是多学科交叉研究,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一个学科群大交叉的平台,进行交叉性的合作研究,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研究和解决系统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议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开展,不仅超越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交叉,还将理、工、农、医等与人文社会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这进一步促进了浙大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办学理念,最大化地整合现有的有利学术研究资源,带动学校科研和教学的蓬勃发展。从前期运作情况看,中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获得一定反响,除出版《非传统安全概论》外,中心还有多位教授发表多篇论文,多个针对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在研课题也在稳步进行。中心已组织多场论坛与讲座,获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罗卫东介绍,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将仿真实验室建立、完善,目前所有硬件已到位,软件解读、调试、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他表示,希望经过三到五年的建设,中心将成为国内非传统安全最主要的数据库、思想库、人才库,成为国际一流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基地,为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起一个开放的学科群大交叉平台,进行交叉性的合作研究,从学科导向转向问题导向,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决策参考。

余潇枫表示,《非传统安全与公共管理研究丛书》将在今后两三年内陆续推出第二批、第三批甚至更多的成果,涉及范围将逐步扩展到非传统安全研究所有新开拓的分支领域和问题领域,国外非传统安全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相关著作也将被引进,希望丛书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理论界非传统安全研究成果的主要释放窗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