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出版社的转制期待规范市场环境

2007-10-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张其友 我有话说

目前,根据党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共同部署全国十多家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并要求在2007年底全部完成。这对于充分发挥高校出版社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高高校出版社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高校出

版社要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意味着其所有的出版活动将全面走向市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自身的出版特色优势将通过市场竞争来体现,其发展战略规划和决策行为必须与市场规律和市场发展趋势相适应,其经营目标必须经过参与市场的竞争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规范的市场环境应是高校出版社转制后顺利融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创建现代出版企业的必要条件。

所谓规范的市场环境,是指整个出版物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有序,不存在区域壁垒或行业垄断,参与竞争者在市场上享受着平等待遇,市场交易双方诚实守信,通过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高校出版社只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优势,取得长足发展,成为真正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经营的市场主体,也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出版产业的集中度,逐步形成多层次的高校出版格局,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而强的出版企业;或者是建设一批专业特色强,学术水平高,在相关专业领域中有较大影响的小而精的专业出版企业。

一、我国目前出版物市场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出版业的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体制改革起步的时间不长,积累的经验不多,许多问题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同时,许多出版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摆脱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对出版业体制改革的深远意义未能给予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大市场意识、自主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都还比较淡薄,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范还不太适应,大多数地方出版业的生存与发展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还较强。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规范的市场环境的形成。具体表现是:

  1、行政性区域壁垒现象比较严重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省级出版集团、发行集团纷纷组建,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由于这些集团大多不是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整合资源为基础组建而成,而是仅局限于本区域、本系统,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采取行政手段对原有的出版社、新华书店进行的形式上的组合,使得组建的出版、发行集团在经营管理和构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的弱点。有些省份的出版集团每年为了完成几十亿出版物销售码洋的经营任务指标,往往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对本地域市场构建壁垒。尤其是地方出版集团与新华发行集团进行整合以后,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当地出版物市场的全面壁垒。为了保护集团成员出版单位的利益,他们往往会对外部出版单位进入本区域出版物市场设置重重障碍,包括高校出版社在内的一些省外出版企业想要进入市场,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比如,外版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进入某地市场,必须要承诺由地方出版社租型教材的条件,将最大的出版利润出让给省内的承租出版单位;或者是由地方政府部门下发文件,对本地域的整个教材市场进行硬性分割,其中大部分市场份额留给本地版教材或某些规模较大的被租型版教材。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教材集中度的形成不是依靠教材优秀的内容质量与服务质量的竞争,而是靠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也就是说,出版社教材内容质量与服务质量的差异性优势在此将难以体现。尽管高校出版社依托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教材出版与教材售后服务的优势资源,所出版的教材质量具有国内一流的水平,而面对此市场壁垒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即使出版社投入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进入了某一狭小教材使用区域,也随时会面临着由于某个行政领导的一个批示而立即被取代的风险。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改善,任其发展,则国内教材市场将会出现“诸侯割据,各霸一方”的格局。在这种市场格局中,一些省级出版集团想要进入其他省份的出版物市场也将十分困难,由此必将会进一步加剧地域市场的壁垒,形成恶性循环。高校出版社在这样的出版物市场中也必将成为被排挤、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享受着不平等竞争的待遇。许多优质版本教材及其配套资源出版物将难以进入市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失去了效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的公平竞争大市场格局将难以形成。

2、不规范的教材招投标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招标”正在成为我国各类教材采购部门积极采用的主要方式。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小学教材招投标改革制度正在逐步推开,高校教材采购也普遍在采用招标方式,这对于激发出版发行教材的活力,防止商业贿赂等都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国家对招投标工作的总体规范要求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在一些地方,招投标组织工作不规范,使得一些投机者乘虚而入,暗标、人情标、串标和招标方拼命压低折扣等不规范竞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是在高校教材采购的招投标中表现得较为严重。由于对高校教材投标单位资质限制的门槛过低,导致许多粗制滥造的教材混入其中,高码洋低发行折扣或恶意降低折扣的现象大行其道,严重违反了教材招投标的规则,与正版优质教材争夺市场。在利益驱动下,有些地方的招标者往往只对投标单位的让利折扣感兴趣,而忽视了教材的质量,教材的投标者让利折扣越高,中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也有的招投标组织者对在招投标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置若罔闻,导致招标工作失去了其应有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如果分析教材最后中标的构成结果,本地版教材往往是无一漏选,而大量外版优质教材却可能会被残酷淘汰出局或占很少份额。作为以出版大中专和中小学教材为专业特色的高校出版社在这种招投标环境中也必然要成为遭受巨大冲击的对象。

3、商业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

近些年来,高校出版社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同其他出版企业一样,一直被市场的“商业信用缺失”问题所困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销商不履行与出版社签订的销售合同协议,故意拖延货款,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以上,由此加大了出版社应收账款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出版社为出版物生产投入的大量资金不能得到及时补偿,造成了资金周转的困难。二是由于受劣质低发行折扣图书对出版物市场的冲击,或是经销商无计划的进货,或是经销商错误订货,造成大量出版物的滞销压库,经销商为转嫁风险,往往是在不与出版社进行任何协商的情况下大量退货,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退货无商量”现象,高校出版社需承担出版物退货的全部风险。退货一旦发生,将导致高校出版社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在我国出版业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而能否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尽快改善和规范市场竞争的环境,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出版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当然也关系到我国高校出版社转制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建设规范的市场环境,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公平的市场竞争平台,既是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出版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加强出版市场管理,促进我国出版业良性发展,推动高校出版社转制,塑造市场主体的当务之急。

二、规范市场环境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1、坚持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2007年5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机关公务员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会议上谈到关于“要壮大主业,做强主业,加快产业发展”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坚持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要从静态调整转向动态调整结构,要建立和完善新闻出版单位退出机制。鼓励兼并重组、收购、股份制等,打破地域和部门限制,千方百计培育大型集团,增强主要新闻出版集团战略投资者的地位,探讨业外大型国有企业进入出版业的问题,开辟融资渠道,壮大主体,做强主业。”我国出版产业要想组建全行业最强大的出版集团及相应的出版集团公司群体,使之成为国内一流和国际上有影响的出版产业的龙头,就要彻底打破行业、区域、部门的界限和壁垒,出版企业要摆脱对行政主管部门的依赖性,实行资产授权,自主经营,出版经营要全部走向市场,应对竞争与挑战,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着力提高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市场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实力、讲信誉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竞争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或建立必要的经营性分支机构,培育一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公司、期刊集团公司、音像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使之成为出版物市场的主导力量和出版产业的战略投资者。要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总之,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建造起公平竞争的大市场平台,使我国出版产业真正形成规范的、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格局。

2、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我国出版发行业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既是诚信建设的宣传者和推动者,更是诚信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因此,全国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并注意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做好出版发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出版发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行业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努力培育出版发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出版发行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要建立以企业(法人)准入、市场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为基础的出版业准入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立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出版物公平交易规则,并建立出版发行企业诚信档案和数据库,形成完善的信用服务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完善出版物市场长效监管的各项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积极引导和促进整个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要搭建全国统一的、贯通上下游的出版发行业信息交换平台,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营造公开透明的经营环境,创造规范的市场环境。对于诚信体系建设,各出版发行企业要积极响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从我做起。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为推动出版发行业的诚信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