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更大发展

2007-10-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柳斌杰陈宜瑜顾海良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

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将文化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系统总结了这五年来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四位一体的布局中,文化还是个短腿。即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环境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不相适应。这些情况说明,文化建设的任务极其繁重艰巨,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我们才能繁荣和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属于整个国家改革全局中的一部分。5年前,我们国家就为出版业定好了改革的大方向,将经营性出版和非经营性出版彻底分开,党报党刊、少数民族文字、盲文,以及古籍整理等领域,划归公益性出版范畴,政府出资来扶持;其他领域都纳入经营性出版范畴,通过改制转化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5年的实践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动了出版业的机制体制创新。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00多家出版社改制到位,实行了企业体制管理,29个省、市、自治区的新华书店系统完成了转企改制,有些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第二,培育了市场主体。通过集团化、股改重组和上市融资等方式,全国已经成立了数十家出版、发行、报业集团,其中有7家出版、发行、报业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据统计分析,凡是实行了企业化市场发展的出版发行单位,其国有资产年均增值都在40%以上,经营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第三,实施重大出版工程,推动了一批基础项目,带动了出版业繁荣。积累文化是出版业的历史任务。从2002年到2006年国家拨出新闻出版业发展专项资金达50多亿元,组织实施了5000多项重点出版工程和项目,出版了一大批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的历史典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第四,构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农家书屋工程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写入政府工作要点,成为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崭新载体和工作平台。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1万余家,推荐各类适农出版物4400多种;与民政部等共建“社区书屋”6万多家,惠及2亿多城乡人口。用好民族出版资金,先后分3批拨款650万元,共资助涉及蒙、朝、藏、维、彝、哈萨克、傣、拉祜等11种民族文字的出版项目159个;第四,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有影响力。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出版业实现了由“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际资源、在国际市场加快发展成了行业的共识。去年,中国出版界在法兰克福书展上首次实现了版权贸易顺差,今年的莫斯科书展上,中国作为主宾国,输出版权800多项。为此,俄罗斯副总理称赞道: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出版大国。今年刚刚闭幕的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出版界又大放光彩,国际反响很好。

辉煌已成过去,挑战却在未来。我们相信,乘着十七大召开的强劲东风,我国出版业必将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更大发展,为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张隽采访整理

科学基金管理也要科学发展观指导陈宜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十七大是非常催人奋进的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明确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指导思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基金委)对大会精神的贯彻学习十分重视,10月15日,基金委党组组织工作人员收听收看十七大开幕式,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从10月29日开始,基金委还准备安排一周的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专门研究如何进一步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关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等内容,都和基金资助的研究密切相关,报告中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对基金管理工作也很有指导意义。

近几年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不断增加,预计明年科学基金增量会超过20%。钱多了怎么用,怎么管好、用好科学基金?其核心问题还是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科技界也不能例外。有些科学工作者可能会想,我们本身就是搞科学研究工作的,搞科学研究的难道还不懂“科学发展观”?我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对科技工作来说同样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不管是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基金的管理,还是科学研究实践,都需要用科学的规律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2003年下半年,我们提出“5个统筹”,科学地看待我们的发展问题,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从2004年开始,基金资助工作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基金资助的学科布局,调整基金资助体系,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颁布实施。也是希望能更多地,更深入地探讨科学发展自身的规律。我们发现科研队伍成长过程中青年基金增长偏慢,就加大对青年基金的投入,促进科研队伍的交叉合作。

基础研究的发展动力是“科学推力”与“需求拉力”的“双力驱动”,既包括来自科学系统自身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内部需求,也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近几年也加大农业基础研究方面的支持,包括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等自然科学领域。我们也在管理学部增加投入,开展从健康角度探索农村医疗体制等研究。基金委的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部等几乎所有的学部都直接或间接地关注区域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报记者李晋悦采访整理

推进高校各项创新顾海良(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十七大报告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四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会形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战略思想。

首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来确立高等教育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这次的报告,可以说通篇都围绕教育问题,特别重要的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怎么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其次,报告强调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重大措施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就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二就是提出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其准确的表述,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三是要求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文件里边提出了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对高校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再次,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报告提出,要强化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是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最后,提出把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高等教育更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政府更要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希望高校在民族振兴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十七大报告还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假如教育不能实现公平,那么后边的公平就没有办法实现。今后的教育应该是“顶天立地”,“天”就是国家从宏观层面上进行调控,“地”就是最广大人民所关心的社会公平的问题。报告还提出了教育方针、教学改革、教育的现代技术的应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考试制度和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等等。 本报记者陈香采访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