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儿童阅读与推广专家谈

2007-11-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梅子涵 刘海栖  张秋林 朱自强

王林 阿甲李庆明 袁晓峰

徐冬梅

十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南昌举办了首届“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对国内日渐活跃的儿童阅读运动做了一次隆重的集体响应。梅子涵、刘海栖、张秋林、朱自强、王林、阿甲等来自教育界、出版界、理论界、创作界阅读推广人的首次聚会,对近年来中国儿童阅读推广运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就儿童阅读推广的四大论题―――推广的意义、眼光的培养、文学的气节和策略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由这些主题形成的声音和意见对儿童阅读推广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下面是这四个主题精彩阐述的部分节选。

诚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所言,随着这场儿童阅读推广运动的逐步深入,儿童阅读推广运动正在文化层面而非经验层面上进行着,而关于儿童阅读与推广,全面系统和学理化的思考也正在进行。

推广的意义

童年很短暂,一晃就长出了胡须,所以为童年的阅读进行指导特别重要。

梅子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

儿童是天真的,因为天真,他显然不知道眼前的路未来的路哪一条最适合他,书架上的书哪一本最适合他。我们尊重儿童的生命,我们敬重童年,可是我们不放弃对童年的幼稚生命的热情指导。因为惟有这样的指导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敬重和爱护。其实儿童的每件事情都是离不开成年人的那双手的,被大手握过的小手,长大后都可能为民族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在阅读这件事情上面,照样如此。要把最值得阅读的那些书、那些伟大的童话和作品放置到他们很短暂的童年面前。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评论家):

首先,我觉得儿童阅读如果真正能够被推广,那么这个儿童阅读推广将深刻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这点我是深信不疑。因为在我的眼里,儿童文学就是一种世界观。如果我们仔细地去品读儿童文学的那些经典作品,去触摸作品背后的思想的话,我们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对我们人类如何矫正自己的过失、如何取得真正进步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儿童文学看起来很浅显,其实举重若轻。第二,儿童阅读将帮助孩子打造童年的幸福。我有一个基本的判定,就是目前孩子的童年状态是被严重破坏的,而最大的根源是社会还在施行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功利主义应试教育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家庭、社会、学校。我认为儿童文学的存在,就是对功利主义教育的最大限制。所以儿童阅读的推广确实功莫大焉。第三,儿童阅读的推广能够夯实语文教育的坚实基础。在这点上,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资源和方法。它的这种方法我归纳为五个方面:人文性、趣味性、感性化、整体性和意义生成。另外就是课外阅读,课堂上的讲授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是相当有限的,最主要还是靠课外丰富的阅读,儿童文学显而易见是孩子们课外阅读的主体。

李庆明(深圳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我们需要通过儿童阅读来解放我们的儿童,因为儿童就是天堂在人间的使者。我们需要通过儿童阅读来拯救我们这个社会,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文化缺失的时代,是一个远离天堂的异乡。我们也需要通过儿童阅读来打造一个未来的童心世界,为一个未来的天堂世界而奠基。儿童阅读,特别是儿童文学阅读其实为打造这样一个儿童世纪做了一项具有世纪性的工作。儿童文学阅读为我们提供了文化的栖息之地。

王林(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儿童阅读推广人):

对这个问题我想谈得具体一点、实在一点,就是这样的推广对出版社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做阅读推广,把好书介绍给能够支付货币的成人们的时候,其实也就改变了儿童出版的生态。就是我们一直讲的一句话:让好书有好报,让好书不寂寞。孩子和家长在自己阅读的问题上其实是相当困惑的,需要有良知、有眼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告诉他们哪些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哪些是值得孩子去读的儿童文学作品。我觉得,随着这样的声音的增强,将逐步改变儿童图书市场的结构。

阿甲(红泥巴网站创办人、儿童阅读推广人):

其实儿童阅读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有儿童的阅读,有儿童的文学阅读,儿童文学的阅读。儿童文学的阅读范围更大,不一定是儿童来读儿童文学,大人也可以读。我们为什么要做儿童阅读推广这件事情?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孩子能够成为终生的独立的阅读者,儿童阅读推广是整体国民阅读的一部分。

魏钢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总编辑助理):

对于人生来说,念书是某一阶段的事,读书却是贯穿一生的事情。让儿童学会阅读,是让他们从小学会不断吸纳新知识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的本事。

儿童阅读推广不能只停留在优秀读物的推介和赏析上,儿童阅读终究是要过渡为成人阅读的。这项工作如果做偏了,儿童的阅读就容易成为永远停留在儿童层面上的阅读。让儿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掌握阅读的好方法,拥有阅读的好胃口,这是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目的。善于阅读的孩子,要引导和培养他们在阅读的自然生态中自主阅读;真要警惕的是不爱读书的孩子偏偏遇上了坏书。从这个认识出发,就我临时想到的,至少以下10点值得关注和思考:1.儿童的阅读和儿童文学的阅读;2.精读和粗读;3.愉快的阅读和不那么愉快的阅读;4.内容的阅读和背景的阅读;5.一次文献的阅读和二次文献的阅读;6.文本的阅读和图画的阅读;7.阅读的理想环境和阅读的自然生态;8.被动的阅读和主动的阅读;9.独立阅读和亲子阅读;10.个人藏书的阅读和公共图书馆的阅读。

还有,是俯下身去指导阅读、还是挺起胸来拉着手去引导阅读?在亲子阅读的时候,是以儿童的语调阅读还是以成年人的语调来引导阅读?

我还想说的是,作为编辑和出版人,我们要把所思考的有关阅读的理念贯穿到我们的出版物中。除了内容的把握,还要从引导阅读出发,思考图书的呈现方式和编辑手段。例如大家熟悉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在编辑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如何适合亲子共读的需要;在版式设计的细节上,我们将精读、通读和查阅的内容区别处理,重视图文的观照,重视二次文献的著录和检索系统的建立。我们希望孩子读了这样的书,内容方面有收获,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

眼光的培养

阅读推广需要眼光,需要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儿童,什么样的书既适合儿童又有高高的价值。

刘颖(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教师):

在推荐阅读的过程中,我觉得一个老师有着自己的目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很随意地提及起很多书的名字。我们即使提及得很轻松很随意,但心里应该有自己的标准。所以老师做的每个推荐都是经过很认真的准备的,而且的确需要目光的支持。

阿甲:眼光的培养,有四个很重要的基础,一是起点很重要,也许很多人以前没读过儿童文学,但是有很好的艺术文学功底,同样可以欣赏。二是大量地阅读。但作为一个推广人光读还不够,还需要讲,需要交流,要讲给别人听。另外,更高的境界是要透过孩子的眼睛回到起点。

梅子涵:眼光的培养,其实是一个很长时间的事情,而且我觉得作为一个热衷于儿童阅读推广的事情的人,我们还真的不能够轻易地把自己的眼光估计得太高。如果你童年没有这样的眼光和感情的建立,如果你青年时代也没有这样的眼光和感情的建立,你现在已经是中年了,你的这样的眼光并不会因为你的阅读推广的热情而全部建立。热情是热情,眼光是眼光。而且坦率地说,我们发现了多少没有眼光的热情者。我们希望阅读推广人的队伍能够渐渐地变得浩浩荡荡,所以我们不可能去拒绝那些没有眼光的热情者来参与。可是我们又必须提出来,眼光还是必须有的,因为如果没有眼光的话,那么这个队伍越是浩浩荡荡,它造成的结果可能越糟糕。因为越是浩浩荡荡的没有眼光的人来推荐,那么,浩浩荡荡的没有价值的书就会浩浩荡荡地来到孩子们面前,这是可悲的。一个阅读的推广人必须是一个非常有水准的阅读者。他懂文学,他懂儿童文学,他懂童话应该怎么来用,这一个一个的懂最后会让你的眼光渐渐地到达高处。

文学的气节

我们应该是推荐那些只要一放上书架就永远不会再想到把它抽下来扔掉的、高高的文学的书,我们要保持着这样一种推荐的格调、推荐的高度、推荐的优良程度。

阿甲:任何一个作品,在我的理解中,它是一种道具、一种媒介。作为这样的一种交流的道具媒介,最终传递的是我对事物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的判断,所以我的经验和经历,我遵循这样一个特别朴素的判断,就是你推荐给别人的孩子看的书其实也是推荐给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很有气节了。

  王林:做儿童阅读的推广人要心中有道,心中有道才有气节。阅读虽然是多元的、是个性化的,但审美的标准或者文学的标准始终是存在的,一个故事讲出来真的可以是温暖人心,打动人心的,而且是这个孩子被感动,那个孩子也可以被感动!我想气节、或者说良知更多地体现在这些地方。

梅子涵:作为一个童年阅读的推广者,而且随着你的推广行动的逐渐的延伸、持续,你会变得有名气,于是你推荐的书对那些并不是很熟悉的人来讲,是一种指引一种告诉。如果说你不保持着这样的一种高度跟原则,尤其是你明明知道这是一个不能推荐的书,你还在那里推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你作为一个文学阅读的推荐人,没有文学的气节。因为你推荐的是一个文学的阅读,作为文学阅读推广人,如果说文学的高度和原则,文学的一种尊严,你都不想去保护它,那么,我们谢绝这种推荐。

但我们在说这种经典、优秀、杰出的很高的文学时,不是说出版社只能是出经典的书。因为无论就读者的分层来讲,还是就出版社的利益需要来讲,通俗读物的出版也是必须的,通俗读物它也可以推荐,但是你不要把一个很通俗的没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书,当成文学的精品来推荐。作为一个推广人,你首先也要确定好自己的人格面貌。

陈香(《中华读书报》编辑):

我认为儿童阅读推广其实是一个繁复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和推动,任何单方面的推进都是不足以完全推平道路上的阻碍。在一个越来越呈现现代化特征的公民社会当中,一个致力于构建公共舆论空间的媒体,它应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在这么一个阅读推广的生态当中,媒体应当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想,首先就是要把有价值的信息切实地送到我们的终端。其实我认为阅读是一个价值传导的过程,从图书的生产者或者是说文化的生产者到受众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确保这条价值链是流畅而非中断的。媒体的职责就是确保价值投递信息的精准和价值传递的流畅,这样的话,我就希望我们的行业媒体,更多地关注我们的终端,更多的关注阅读的方法的构建以及阅读的意义价值的阐述,关注有品质的图书的推荐。因为对于儿童来说,阅读的起点决定终点。我想,这就是媒体应该葆有的气节。

朱自强:阅读其实是很个人化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是儿童阅读推广者的话,你去向公众荐书就不是一个个人的行为了,一定会有些东西你要自律。特别是给儿童荐书涉及到一个孩子精神的成长,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心理的问题,会遇到哪些精神上的困难,他周遭的环境哪些会对他成长造成压抑、束缚甚至是对他天性的扼杀,这些东西都是要认真思考的。

张秋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

柳斌杰署长关于引领阅读新趋势的一个讲话中有这么一句话:在浅阅读的时代更加凸现出出版人的文化使命。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来讲,一直有这么一个追求,就是将出版的理想、文化追求和商业的利益完美结合,经典作品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们永远都会仰慕着经典作品散发出来的感人至深的光辉,并把对这一类作品的出版看做是我们神圣的职责,同时,我们也并不削减对畅销书作家作品的热情,因为,这类作品有着明快、轻松、幽默、想像力丰富的特质,这些特质很好地贴近了儿童的天性,所以深受儿童的喜爱,这些读物诱惑着儿童快乐地亲近着文字和纸质,而孩童时代的这种亲近,也许会使他们一生都爱上阅读。

策略的运用

推广显然是有艺术的,是有方法的,怎样来进行和开展活动的校园阅读?其实都是一种策略的运用,还有很多的方法、技术或者说是艺术在里面。

徐冬梅(扬州“亲近母语”课题负责人):

儿童阅读推广人应该直面儿童阅读和儿童全面发展的关系。在校园推广中,准确、明确地阐述儿童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能力、情意发展、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让家长、部分教师甚至相当多的校长认为,阅读不只是课外的事情,不只是点缀。不只是特色工程,而是每个校园、每间教室、每个教师应该去做的工作,自觉地将儿童阅读设为课程的一个部分,最终让阅读成为教师、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才是儿童阅读推广的真正胜利。

袁晓峰(深圳后海小学校长):

阅读推广是个系统的工程,非常大的一个工程。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我的目标就是首先得让孩子亲近书籍,热爱阅读,然后呢,再去习惯阅读,再去享受阅读,提升自己。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我觉得热爱与渴望比我们教孩子们怎么样去做还要重要的多,也就是说,我们不必在一开始就让阅读来肩负太多太多的任务,而是要让他得到读书的乐趣,有了乐趣,他就会主动地去读了,我希望孩子们的成功,是他们健康人格的副产品,首先得让他们健康,不要让他们丧失享受幸福生活的能力。所以,我就坚定不移地推崇快乐阅读。让孩子去读他们真正喜欢的书,等他已经喜欢上书了,再领着他,一步一步地去读那些丰碑类的书。第二,让孩子用那种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读书,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就是快乐阅读的课,是去分享而不是教导,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又要引导孩子们,又不放纵孩子们。

吕华(山东济南市中区教育局教科室教研员):

首先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对儿童阅读的认识,即教师对儿童阅读的理解,我们之所以把它借助于课题的研究就是要让广大的语文教师用一个理性的思考来看待儿童阅读。由教师的引领必然会带动学生的阅读,开展师生共读。再让孩子们把读到的书读给他们的爸爸妈妈听,带动书香家庭的建立。

论坛链接:

“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简称二十一世纪论坛),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机构,将作为儿童阅读推广的品牌论坛去建设,今后也将办成一个开放的论坛,陆续邀请儿童教育界、心理学界、文学界、阅读界的顶尖专家参加,面向各界开放。为儿童阅读推广人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该组织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设立常设机构,由梅子涵教授任论坛秘书长,王林博士任副秘书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