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送浩然

2008-02-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孙肖平 我有话说

得知浩然去世的消息,心里猛地一惊,悲痛自不必说,更多的却是遗憾,因为他只有76岁,以他的勤奋和天赋,若不是因冠心病引发心脏衰竭而撒手人间,肯定还能为喜爱他的读者献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其实,我没有资格写这篇悼文的,我们只见过一面,他的作品《艳阳天》、《金光大道》和荣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

特等奖的《苍生》等倒是读过的,他对中国农民的深厚感情,也让我十分敬佩。可惜,交往太少了。不过,实话实说,那次会面留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他约我在北京饭店见面,他请我吃的是他带来的一包猪头肉、一瓶二锅头,几杯下肚,话就多了起来,坦白、真诚地对我说:“得意时不要趾高气扬。失意时也不要低三下四。”他对我说这两句时,是我在生活里遇到了困难,也即非常失意。这两句话让我眼前突然一亮,胸膛渐渐挺了起来。几十年以来,我把这两句话当成人生的座右铭。

记得那时正是浩然大红大紫,春风得意马蹄轻的年代,我不知道洁然本人能否经受“得意时不要趾高气扬”的考验?我虽然住在安徽,但常向北京朋友打听,得知浩然在政治仕途上是很低调的,心里很安慰,文学界流传着这样的消息,大权在握的江青想叫浩然当一个什么不小头头,浩然说,我连一个党小组长都当不好。结果,浩然还是老老实实地当他的作家。

一般说来,成功的男人都会遇到政治地位、金钱和美女的考验。刚才已提到,文革中,浩然经受了政治地位的诱惑,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朋友说一位富商想出资100万人民币,用浩然的一部作品之名当做商标。众所周知,浩然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富裕,我不知他的全部作品稿酬加起来有没有100万人民币?但是,浩然婉言谢绝了那位富商的要求。

我们知道,浩然在婚姻问题上也表现了他令人尊敬的道德风范。

很早就有一个愿望,能和浩然多多接触,后来终于有了机会,我把家搬到了北京,并和《北京文学》章德宁社长约好一道去农村看望他,但朋友突然告诉我,浩然病重,重到你去看他,他也认不清你是谁。只有等他病情好转再说了。不料,这一天没有等到,悔之已晚。

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浩然一度是一位有争论的人物,对他的看法恐怕还要继续争论下去。不过,浩然在新中国文学史上是有一席之位的。发表在2008年2月20日《北京晚报》“浩然生平”中,有学者评论他的作品“是很形象的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的图画”、“写出了个人和社会的双向真实”、“是作家无华的自传体,给人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艺术感受”、“具有史料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价值”。我以为这样的评价是公正的。

只见过一次面的老朋友浩然同志,您走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