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少写点”的智慧

2008-02-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河北保定 王雪峰 我有话说

近读《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梁启超先生在讨论“史才”的时候说,“前人说,多读,多作,多改。今易一字,为‘多读,少作,多改’。”所谓少作,就是要“作时谨慎,真是用心去作,有一篇算一篇,无须多贪作;笔记则不厌其多,天天作都好;作文章时几个月作一次,亦不算少;要谨慎,要郑重,要多改,要翻来覆去的看

。”

无独有偶,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哲学家苗力田先生也曾经提出过少写的原则。苗先生的弟子在纪念文章中写道:“先生一直奉‘多读点、多想点,少写点’的原则行事。凡论著必三易其稿、反复琢磨。他要求自己的研究生们也这样做。对急于发表文章的学生,先生一再晓之以理,甚至严加训斥,但一旦学生真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他又予以肯定并热心推荐发表,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梁先生和苗先生的治学态度委实值得我们学习,一名决心为学术献身的学者必须耐得住寂寞,也要懂得阅读和思考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反观如今的学界,真正敢于贯彻这种“少写点”原则的人恐怕不多见了,原因在于大学多实行科研成果量化制度,大学教师面临“出版或死亡”(publish or perish)的选择,没有足够多的著述教师就无法在自己的岗位立足。由此,这种“少写点”的精神便渐行渐远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