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不能用一座耗巨资的城标志

2008-03-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马想斌 我有话说

山东曲阜向南8公里,有一座山名叫九龙山,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主建范围就在那里。中华文化标志城拟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造价超过300亿元。复旦大学《中华文化标志城战略规划》课题组首席专家葛剑雄教授称,要把标志城建成中国的“文化副都”。

耗资300亿的中华文化标志城――按力倡者的想法,希望成为承担部

分“文化首都”功能的“文化副都”,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的东方文化圣城和共有精神家园。传承传统文化,这本无可厚非。正如《倡议书》说的:来唤起海内外同胞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视和热爱,形成一种持续的文化自觉行动,以此走向世界和未来。

但是,如此耗资的文化标志城,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说,真要建一座文化的标志,需要耗资300亿吗?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沉淀的文化,岂是朝夕间用金钱堆砌起的一座建筑?

中国文化标志城的建成,虽说有助于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可是通过一座城市来全面融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华文化,可能性有多大?即使能够容下,那也只是形式而已。即使有了四书,熟读五经,周礼汉服这些东西天天看到,如果礼义廉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毫无约束,有了这些形式东西有何用?

山东向来因出文化名人而成为文化大省,可文化大省的真正标志是什么,不是有多少雄伟建筑,也不是有多少历史古迹,而是在人,在于人的素质的高低上。如果政府不能把纳税人的钱用在为老百姓谋利益上,像这样的建设难逃形象工程的骂名。因为有很多地方经济落后,教育落后,亟须发展。

同样,让全球华人向往的绝不会是中华文化标志城一类的东西,而是民富国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因为文化的标志既不是一座城,也不是一座雕像,而是全民的知识素养,对历史的了解,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