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可忽视农民的读书需求

2008-03-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上海市康建路 陈才 我有话说

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2008年甘肃省各级财政将投资8000万元,建设4000个农家书屋。“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将在农村建设1万个“农家书屋”,此举将覆盖甘肃省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按照规划,到2015年,甘肃省每个行政村都将有一个“农家书屋”。

在财政投资建“农家书屋”之前,其实农村很早就已经出现

了农民自办的书屋。比如在宁夏,就有永宁县陆梦蝶开办的“田野书屋”,海原县李成林开办的“成林书屋”,及中宁县王兴华开办的“红枸杞书屋”等,在当地很受农民的欢迎,前来借书的乡亲络绎不绝。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呢?

过去有一种说法,农民除了吃饱穿暖,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最多再看看电视,就不需要其他文化生活了。其实不然,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分析,文化消费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随着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消费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

从现实角度看,城里人闲暇时有电影看,可以到各种娱乐场所消费,还可以到互联网上“冲浪”,而这些农村一般都没有。农民闲暇时的精神需求就成问题,难道都去打扑克、搓麻将吗?显然不可能。“农家书屋”受到广大农民欢迎,说明农民还是有读书的需求的。

然而,值得深思的一个现象是,在农民渴望读书、无书可读的背后,却是城市图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图书馆的书籍利用率仅为3成,许多图书躺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睡觉”,令人感到心疼。

党和政府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农民的精神需求。对于图书室、文化站的建设,应该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不能只靠农民自身的投入。甘肃提出到2015年,每个行政村都将有一个“农家书屋”,这个前景值得期待,也值得其他省市效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