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出席首个“沙磁文化日”的多位名人之后共同呼吁,加大保护抗战文物的力度,更好地纪念和传承重庆的抗战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庆迎接了来自全国的众多文艺界知名人士,其中包括郭沫若、茅盾、夏衍、老舍、吴组缃、巴金等许多爱国艺术家。“老舍先生在重庆居住最久的北碚蔡锷路45号
在1938年2月成立的重庆沙磁文化区中,文艺界人士与教育家、科学家一起,传承文化和知识,宣传抗战。(光明日报)
[值班总编推荐] 广交会机器人爆火折射智能制造的活力
[值班总编推荐] 乘势而上,续写中国奇迹新篇章— ...
[值班总编推荐] 以伟大抗战精神反“独”促统
影片《完美的日子》:于平凡日常中打捞诗与远方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舞剧《英歌》:传统根脉上的先锋实验与地域奇观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吴敏超:让抗战史研究更加鲜活生动
【详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与实践进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