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意与融通

2008-05-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张梦阳 我有话说

广东文艺批评家黄树森和他的团队继《广东九章》之后,又扩展出一个更大的构想――对整个中国进行一番扫描,编一套《中国九章》。最近,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其中的《东莞九章》。以后还会继之推出《深圳九章》、《广西九章》和《山西九章》等等,一个庞大的书系将会呈现于海内外读者的面前。

这其实都源自黄

树森的“九章”创意。

自大学时代开始,我就对什么是智慧的问题颇感兴趣。跟同学们讨论时,听到了各种回答。千金难买一个好的创意。一项事业的成功,首要在于创意是否正确、智慧。具体到出版业,一部书是否能够成功,首要也在于宏观的创意与构想是否对路。《广东九章》以及《中国九章》构想和《东莞九章》出版的成功首先就在于黄树森的“九章”创意。纵然在编辑方面尽可挑出一些技术性的缺陷,以后大有应该完善之处,但是“九章”创意却是弥足珍贵。

这个创意有四个特点:高、新、奇、雅。

高:境界高。视野高。气度高。不是那种小家子气的短视近看,而是一种深沉大气的鸟瞰式的全景扫描与从容讴歌。

新: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前人从未想到的,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与眼界。

奇:给人以不同凡俗的奇特感。

雅:“九章”一语,取法《楚辞》中的《九歌》,使人由之联想到那种古典诗意,给人以典雅、深邃之感。

由这个创意而延伸、拓展下去,就逐层展现出一派壮阔的奇景。

有了好的创意之后,还须善于谋篇与布局,也就是要巧于架构与编织。在这方面,已出的《中国九章》中的《广东九章》与《东莞九章》的特点是善于融通。

首先是现实与历史的融通。黄树森协同三位博士从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著述文章中,筛选过滤,选辑中外古今粤籍和非粤籍经典大家对广东的经典之论,乃至于非议之论,批判之论。然后结构统绪,钩玄历史,令读者心目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历史“奇人”――《广东九章》中汉唐以降,被朝廷贬到岭南的一大批杰出文人,韩愈、苏轼、秦观……携佛教东来的印度达摩禅师,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利玛窦,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不朽诗篇的文天祥,金戈铁马的袁崇焕督师,威震海疆的关天培提督……雕塑出一幅群像。而《东莞九章》中,则着力凸现了袁崇焕。这种历史与现实融通的写法,起到了启人智、益人心的作用。

其次是文化与经济的融通。广东与东莞的崛起,仗赖于经济。倘若没有经济的惊人发展,也谈不到文化。这部书并没有止于经济,而是着力于经济与文化的融通。从广东工业化的未来,想到了创新“转型战”,点出东莞转型,其实是由经营“物”到经营“人”。而人,正是文化的主体。由人和文化而想到“东莞的三个文化梦想”,想到新城市建设。

再次是宏观与微观的融通。这部书的作者身在广东、东莞,而胸怀全国、全球;立足现实,而放眼未来,回瞻历史,鸟瞰世界。做到了宏观与微观的融通。

《东莞九章》,黄树森主编,花城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6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