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孙云晓我印象中的新世纪家庭教育读物

2008-05-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 我有话说

  就教育读物而言,专业研究的成果转化需要进一步通俗易懂和加大市场推广。

显而易见,近年来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家庭教育类的图书是异军突起格外火爆。究其原因,自然是父母望子

成龙心切,而孩子却越来越难教育所致。进入21世纪的近10年间,这种家教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里所谈的家庭教育类图书,并不包括教辅类图书,也不包括一般谈教育的理论书,而主要指给父母们看的较为通俗的书。如果概括一下家庭教育类图书的特质,即一般是以阐述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图书。

如果回顾一下,最先进入人们视野的家庭教育类图书突出反映了名校热与神童风潮,也就是说,以孩子考入名牌大学为成功的标志。最典型的当属《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该书200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狂销近200万册,可见父母们趋之若鹜的艳羡心态。中国素有跟风热的传统,因此,一花引来万花开。一时间,什么“耶鲁男孩”、“北大女孩”、“清华男孩”、“长青藤女孩”等等接踵而来,真是你未唱罢我登场。

在刘亦婷等名牌大学学生的身上自然有许多可以总结的经验,但以考入名牌大学为成功的标志,是父母过高的学历期望,也是不当的教育方式,并可能因此而导致孩子们的“童年恐慌”。有些孩子表示恨刘亦婷,因为父母以刘亦婷为标准要求孩子。调查发现,父母对儿童的学历期待和学习成绩要求与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的全国调查数据显示,91.7%的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但大学扩招到今天,高校入学率也只在23%左右,能获得博士学位的更是少之又少。数据还显示,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其中,要求总是做第一名有3.4%;前3名的17.4%;前5名的17.1%。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其中,34.9%的要求95分以上,9.3%的要求门门都是满分。如此高的期望和要求,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是绝对不可实现的,因此,名校热与神童风潮类图书不仅让很多儿童成了“失败者”,丧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也加剧了代际之间的冲突。

第二类热点图书是介绍外国的教子经验,如意大利的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英国的洛克的《教育漫话》、日本的铃木镇一的《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日本的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和德国的卡尔威特以及英国的斯宾塞等名家作品。与此同时,海外华人作家刘墉和学者黄全愈等人的系列作品也大量出版。应当说,外国的教子经验中传达出许多珍贵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是值得借鉴的。我曾评论《窗边的小豆豆》一书说:“黑柳彻子对于童年的发现,不亚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问题在于,如果采取照搬照抄的机械做法,就会脱离中国的实际,甚至可能伤害孩子。

第三类热点图书是赏识激励孩子的内容,如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和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等。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对孩子训斥多于表扬,因此,引导父母多鼓励孩子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是赏识类图书热销的基础。需要我们冷静分析的是,任何教育都不宜走极端。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对孩子不能没有批评也永远是对的,实践证明,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已经有许多孩子反感赏识教育,认为是虚伪的教育,让父母很尴尬。尽管赏识教育类的图书也会谈到如何批评孩子,但如果强调赏识过了头,便极容易误导读者。

第四类热点图书是名人教子的故事,最经典的当属《傅雷家书》。近年来,许多作家写了教育孩子的体会与经验,如周国平、毕淑敏、肖复兴、舒婷、陈村、秦文君等等。这是一些有特殊价值的文学化了的教育作品。这些优美的故事往往感人至深,也不乏独特的思想与智慧,但与其说是教育著作,不如说是文学作品更好。教育总是个性化的,即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自身的条件与生活的背景都是不同的,孩子需要的是适合他的教育,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合某一种教育。说具体些,父母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但务必要从自己的孩子的实际出发。

第五类热点图书是介绍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经验,其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被凸显出来。如美国的肖恩柯维的《培养杰出青少年7个习惯的方法》、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赵忠心的《赵忠心谈家庭教育》、尚秀云的《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们写的《忠告天下父母丛书》和《习惯培养有方法丛书》(《十几岁,决定孩子的一生》、《自主学习决定成功》、《爱心决定成长》、《学会尊重成功做人》、《责任感成就未来》)、陈建翔主编的《他们影响了一亿家庭――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十大家教主张》、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魏书生的《好父母好家教》、孙云晓的《好父母好方法》和《好孩子好习惯》,卜卫的《媒介与儿童教育》,还有宗春山的《断乳――中国家庭亲子冲突剖析》、关颖的《家庭教育与孩子成才》以及《告诉孩子自救自护119招》、《我的家怎么了》、《我只养你到18岁》、《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等等。十分可喜的是,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经验的图书越来越受到广大父母的欢迎。

让我惊讶的一件事是,我在广东的12场儿童教育讲演被新世纪出版社整理成书,书名为《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仅在广州购书中心即销售2万多册。我之所以惊讶,还因为在如此罕见的畅销业绩出来之前,我从未进过这家书店,出版社也未做宣传推广。这或许可以说明,今日的中国父母开始理性地对待家庭教育。虽然,应试教育依然猖獗,考试的独木桥不能不过,但真正对孩子一生负责的父母,就要关心孩子的心理与人格的健康,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第六类热点图书是婴幼儿教育,这是非常稳健的畅销品种。如《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区慕杰主编的《中国儿童智力方程》、晏红的《培养幼儿好习惯》、徐国静的《有一笔资产――母乳新发现》等等。

毫无疑问,热点不是全部。最畅销的未必是最好的书,最不畅销的未必是最不好的书。例如,赵忠心是中国第一个开家庭教育专业的教授,对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都有精深的探索,但他的著作未能畅销,这是一个遗憾的现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承担国家课题,多年做儿童习惯培养的研究,出版的科研成果也不少,但是许多畅销的习惯培养类图书却大都出自很少研究习惯的作者之手。这或许可以得出两个启示:一是专业研究的成果转化需要进一步通俗易懂和加大市场推广,二是读者需要进一步提供鉴别能力,学会选择那些有科研基础而又实用的图书。

总而言之,中国的家庭教育类图书市场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尤为可喜的是,父母作为最大的消费群体在走向成熟。第一,父母们对家庭教育类图书的需求在持续而稳定的增长;第二,父母们的视野在不断拓展,购书出现了理性选择的趋势;第三,父母们的自觉学习有效地改善了儿童的成长环境,并促进了儿童读物的良性发展。

孙云晓推荐家庭教育读物书目

《他们影响了一亿家庭――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十大家教主张》,陈建翔主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尚秀云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赵忠心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好父母好方法――孙云晓23年家教精华》,孙云晓著,漓江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断乳――中国家庭亲子冲突剖析》,宗春山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发现母亲》,王东华著,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靠自己去成功》,刘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生存教育在美国》,黄全愈著,接力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关承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