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地区文化事业应忌“冷静”避趋同

2008-1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韩晓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我们现在在谈文化的时候,表现得太过冷静了。”日前在京召开的“以文化育文明”研讨会上,文化产业研究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沈望舒作出上述表示,“我们在历数文化资源的时候,是把它作为冷冰冰的静态的物来说的,可实际上所有的建筑、器皿等等,正是由于凝集了
历史和现实的精彩故事,才被人们代代传颂。”

沈望舒批评了当前发展文化产业中一味强调主观概念先行、技术量化而不注意培育情感的做法:“我们做了如此之多的努力,就好像在一场对打中打出一套组合拳,但是这里面有哪些拳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这套拳又是不是全部的拳?我觉得这里面有疑问,需要筛选。”“实际上我们在谈文化的时候,老百姓根本不在乎那些非常复杂的定位、非常严谨的说法,而在乎它有没有情感的认同,有没有情感上的共识。”在他看来,能不能讲好“故事”,是培养民众对一个地区文化能否产生情感认同的关键:“让很多不同知识背景和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的老百姓最后记住的一定是故事。”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李洵提到,不同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趋同性是很值得警惕的:“我们现在无论走到哪一个城市,都会觉得城市面貌都差不多,似曾相识。现在各地地方政府都明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道理,但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大同小异,就几板斧。如果我们这么搞地方文化的话,将来也会出现雷同的问题。我认为凝练地方文化非常重要。”

本次研讨会围绕《以文化育文明――北京市西城区建设精神文明的思路与探索》一书展开,该书由北京市西城区社科联组织研究、编写,已于近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城市记忆的挖掘、梳理,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市民审美素质的提升,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培育城市人文关怀等角度,分别分析了西城区如何通过文化建设促进文明程度的提升,建设城区精神文明的实践与经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