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边盘点一边开始

2008-1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杨 我有话说
这是本报今年最后一次月度图书推荐,坊间有性急的媒体已开始盘点。从个人到世界,如此五味杂陈、变化频仍的一年,甚至阅读方式也在不觉间渐变,与地铁里眯着眼睛翻看手机、MP4中的小说相比,展卷夜读越来越有点复古的意思

从年头到年尾,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话题贯穿书业始终,书出了不少,如《他乡之税》般根基扎实、角度新颖的却不多。从副题“一个乡镇的三十年,一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不难看出该书由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写作视角,两位作者用八年时间采访上百人,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以生动而富于细节的文笔从北方小镇平城30年来的财税变迁、经济发展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变化。美国经济学者本杰明・弗里德曼的《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亦是用经济增长说事,说的却不仅是经济增长,书中谈到经济增长与政治、道德的关系,从第三世界到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意义不尽相同,书中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分析尤为鞭辟入里。

当虚构类作品偶尔品质疲沓时,总不缺乏有力度、有深度的纪实文字。身为革命者与党史专家,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李新的回忆录《流逝的岁月》在浓厚的个人色彩下充溢着极强的史料价值,亲历历史的真实与所处位置的特殊加之作者的反思精神,令该书对抗战、反“扫荡”、反右等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加深入、客观。“革命者的反思,历史家的批判,学问家的质疑,文化人的启蒙”,李新的学生、学者陈铁健的话是对该书中肯的评价。上世纪初意大利共产主义者葛兰西写给家人、朋友、恋人的书信从不同侧面勾勒出那个年代葛兰西学习、战斗、生活、恋爱的种种,189封信既有火一般的热情又有玫瑰般的浪漫,没有比《火与玫瑰》更恰当的书名了,那些与当下时空远隔的文字温度犹存,引人唏嘘。与前两本书不同的是,《哈尔滨档案》中的历史并非作者玛拉・穆斯塔芬亲历,一切因一张发黄的照片而起,这位俄裔澳大利亚作家用文字开启大半个世纪前家族痛苦的记忆之门,进而从“哈尔滨档案”破译出当年家族的悲惨命运以及成千上万“哈尔滨人”被清洗的秘密。

与台湾小伙子谢旺霖的《转山:边境流浪者》相比,时下数不胜数的所谓“行走文学”难免因浮光掠影而相形见绌。他不是用花巧的文字征服读者,而是用骑行在青藏高原的双腿和一腔渴望远方的年轻热血来写作,“在路上”的过程也是他从犹豫到坚定,从自我怀疑到自我肯定的成长过程,眼前掠过的风景抵不上有惊无险带来的意志磨练,这段旅程结束,谢旺霖也便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谢旺霖从丽江到拉萨完全仰赖自行车,新锐作家徐则臣则在新作中《跑步穿过中关村》,这位状态稳健、口碑渐起的70后作家在书中讲述了三个与“漂在北京”有关的故事,语言生动、结构细密是他的长项,字里行间流露的悲悯与黑色幽默则预示着他在写作上的更多可能。另一位年轻作家徐来的《想象中的动物》显现出他独特的文体尝试和边际辽远的想象力,抛开《山海经》、《聊斋志异》之类对该书符号化的类比,读者从书中所体悟到的不同阅读感受也许是该书更加难得的功用。

年度大片《梅兰芳》公映在即,齐如山的《京剧之变迁》的出版正逢其时,这位当年与梅兰芳关系密切的懂戏之人在书中从梨园行的规矩写到名角的掌故及清代皮簧名角简介,戏迷或可从中一窥昔时京剧界的“八卦”,初入门的则不妨以此当做逐步认识京剧的工具书之一来读。看到《光影言语》,很多影迷怕是会“嫉妒”美国人白睿文能和那么多华人大导演对坐、交谈,不过白睿文完全未浪费这些机会,他用由浅及深、全面细致的提问带我们走进谢晋、张艺谋、李安、侯孝贤、许鞍华、贾樟柯等导演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成长、审美、电影观等话题具体到对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电影的分析,深刻、好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