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是个新事物,也不是太突然

2009-01-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采访/本报记者 赵晋华 我有话说

资中筠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舆论氛围有很大变化,种族歧视的语言成为“政治不正确”,即使心里仍有歧视,也不敢放到桌面

上来。黑人任要职,如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国务卿,已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了,到现在,黑人居然就能当总统了。这也是在整个进步长河过程中的一步,有点象征意义,但绝不是突然的,也算是渐进过程里的一个里程碑吧。

不在于总统一个人有多少经验,在于他用人的策略怎么样,真正依靠什么样的人。这次奥巴马用人显示他还是有办法的,他用的都是比较有经验的人,而且是美国的主流、精英,说明他不是喊口号要变革、浪漫主义的。

美国大选有一点是值得学习的,凡是失败的那一方,表现都非常得体,下台的讲话都非常漂亮。美国政治中在失败者这一方,承认自己失败了就不再捣乱了,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真正的民主政治所需要的,他承认规则,不管心里有多么不平。

时值寒冬,资中筠先生在日常忙乱和心境忧郁中勉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谨向资先生致以深切的谢意和敬意!

愿陈乐民先生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读书报:美国时间2008年11月4日,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由非洲裔黑人担任全国领导人,这在整个西方也是前所未有的,在全世界引来如潮般的好评。您对此有何评论?

资中筠:这对美国肯定是个进步,并且是有着里程碑的性质。不过,美国从黑人受压迫、受歧视,200年来,其实在黑人取得平等地位的过程中,经过了好多个里程碑。远的不说,南北战争解放黑奴,废除蓄奴制,通过宪法第十五修正案,当然是一个里程碑。但是纸上的权利要变成事实又经过了一个多时期的斗争,在这期间1954年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小石城事件、自由乘车时运动、密西西比大学事件,等等都向反对种族隔离方向迈进。每一步的前进中,每个转折点都有大小不等的里程碑。到小罗斯福时期,在政府里中级官员用了一些黑人。到肯尼迪时期,首先有一个黑人的内阁成员,部长级的,这些都算是里程碑,都是第一个。第一名黑人议员,第一名黑人联邦法院法官等等,这一步一步走过来,到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时期,通过了《选举权法》,使一百年前宪法已经规定的黑人平等权利真正得到保障。同时又通过在中国通常翻译成“肯定性行动”,应该翻译成“确保黑人权利”的法案,就是说就业、入学都有一定特殊的照顾,由于起点不平等,所以要给特殊的照顾,确保他们有这些权利,这些都是一步一步过来的。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舆论氛围有很大变化,种族歧视的语言成为“政治不正确”,即使心里仍有歧视,也不敢放到桌面上来。黑人任要职,如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国务卿,已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了,到现在,黑人居然就能当总统了。这也是在整个进步长河过程中的一步,有点象征意义,但绝不是突然的,也算是渐进过程里的一个里程碑吧,至少在二战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应该说是个新事物,但不是太突然的事,和美国其他的发展一样,黑人取得平等权利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当然还有一个契机,就是人心思变。美国常常是这样,某个党,某种思潮占上风时间比较长,到了一定时候就得变,现在正巧到了人心思变的关键时刻,而奥巴马的竞选口号就是“Change”,就是变革,所以这个很得人心。他之所以赢得大选,从黑人的角度来讲,是渐变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从政治改革来讲,正好是人心思变的关头。再加上他个人的魅力,他非常有口才,历史上的污点也比较少,包袱也比较少。能够走到这一步,从他这样的出身,这样的经历,总是有他突出的才能,一定是高智商的,特别精力充沛。和政治世家子弟有一定的人脉、优越的背景,他是不太一样的,因此他个人的才能更加突出。当然,这也说明美国政治里也有平民政治的这一面,不一定非得是有特别背景的世家子弟。小布什是属于这一类的,肯尼迪家族也是属于这一类的。但是也有一种是起于平民的,卡特就是起于平民的。还有不少政治人物是从基层起来的,到目前为止,还有这个可能,你真得有才能,可以脱颖而出,因为毕竟是靠一级一级选上来的。

读书报:这个“在二战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或说“两年前无人敢想的结果”,被一些人认为证明了美国现在“种族壁垒已让位于变革呼声”,也被认为证明了美国社会和美国人自我更新的能力犹存。您的看法呢?

  资中筠:两年前并非不可想象,那时已经有人说过,妇女啊、黑人啊什么时候被接受。因为国务卿已是黑人了,鲍威尔曾经也想过竞选总统,由于种种原因他放弃了,所以几年前是可以想象的。不过现在这个契机比较成熟。

目前美国人自我更新的能力,主要并不在于种族问题。种族问题已经奋斗了200年,就这么一步一步过来的。它现在自我更新的能力,要看它经济问题的解决。奥巴马上台,不等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且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左右局势的。要看美国这次在度过经济危机里头有什么招,或者怎样再度繁荣起来。这并不取决于奥巴马个人,而取决于好多因素。关于种族歧视的问题,在南方,有一些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势力,不能说已经都没有了,种族主义者无所不用其极,好多人非常担心奥巴马的安全,不一定是杞人忧天。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奥马巴面临一个可能更加重要的困难,他可能两头不讨好。就是说,他的上台,拥戴他的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草根”的老百姓,希望他能够代表平民的利益,和那些大财团的利益作斗争,也就是说比较偏“左”一点。但是美国的政治,任何一个执政者,他都要向中间靠拢,他不能够上台以后,就以一个“平民总统”的态度出现,专门和资本家作对。他不能改变美国的根本制度,因为这样一来经济就更加不行了。于是也许有一些选他的人就会失望,“右”派的人本来就对他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他反而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更加需要政治智慧来维护美国的稳定和繁荣。他如何运作,他周围的那些谋士怎样给他出主意,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从他任命的主要内阁成员开始看,他是向中间靠拢的,基本上代表美国的主流、精英。所以,不能说奥巴马就一定代表了平民总统,因为他要站得住脚,必须从现实出发。其实极“右”派的总统上台,也只能向中间靠拢,美国向来是这样,不会有太大幅度的改变。在经济政策上,比如那时里根的政策,被讥为“劫贫济富”,因为他着重刺激资本的这方面,但也是因为多少年来实行凯恩斯的学说,然后经济到了一定程度,“滞胀”问题解决不了,所以它就需要摆向另一方面,也就是应运而生的。现在正好相反,政府的宏观调控太弱了,使得资本太狂妄、太放肆了,太不按规矩办事了。格林斯潘说他“对人性的贪婪估计不足”,太相信市场的自然运作了。现在需要加强政府监控,奥巴马处在这个节骨眼上。因此,要向凯恩斯主义回摆,要回到加强政府监控。美国政治就是这样摆来摆去,它的政策需要这样摆来摆去,如果它还能这样摆来摆去,而能够有效,就说明它有自我纠错,或是自我更新的能力。但是还要看它能做到什么程度,有时候既得利益的势力太大,使得更新的措施非常难以落实。为什么每一项措施出来国会都争来争去,就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在博弈。现在的形势跟以前也不一样了,由于全球化,起作用的不光是美国的国内因素了,美国国内经济受国际经济影响,而它的国内经济又影响到国际经济,情况更加复杂了。(如果说美国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制度还是最重要的。从美国开始立国设计的这个制度,使得一种错误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因为它必须面对选民,只要选民觉悟了,就能推动改革。

  读书报:从政12年即成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名声、人际资源、从政经历等因素和竞选对手不成正比。从党内初选到竞选的对手是希拉里和麦凯恩等名声显赫的老将,在这场被称为“女人、老人和黑人的战争中”,奥巴马起初并不被看好。希拉里和麦凯恩何以失利?

资中筠:麦凯恩失利很明显,就是因为人们把他看做小布什政府的人,他受了共和党的影响,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另外,他找了佩林作副手,他以为可以吸引年轻人,其实起了负面作用,这个也有关系。但总的说起来,这次需要换一换了,人们觉得应该是民主党来代替共和党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至于希拉里和奥巴马,其实开头是不分上下的,所以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不是必然的。也许在竞选过程中,由某些策略上的问题受到影响,并不是那么必然。在没见分晓之前,也有人预言是希拉里。美国的选举,民众的情绪也是忽而这样,忽而那样。

  读书报:投票之前,曾有人忧虑,投票后民主党在参众两院将会占有更大优势,而从互为制衡的角度看,麦凯恩上台对世界会好一些,因为他无法推行比较极端的政策。而奥巴马可能会通过一些未经考验的法案,带来难以预测的后果。

资中筠:不见得,这些都不起决定作用。一个党里也有不同的主张,并不是铁板一块。民主党里有保守派和自由派,共和党里也有保守派和自由派,有些议案是两党的这一派和两党的那一派在争,也有这样的情况。就算是某个党占压倒多数,也不至于使美国失去制衡,我不认为是这样。因为

美国的政党并没有特殊的纪律,只有在选举的时候大家就团结起来了,在很多不同的议案里,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是说某种主张一定代表全体某个党的意见。这是一种简单化的分析。

读书报:现在结果民主党在参议院中没有占据预想中的60席绝对优势,要想通过某些激进的改革措施,仍需共和党的支持。但是由于奥巴马严重的内政、外交经验的缺乏,又打出广泛而不明确的变革计划,仍有人对他不无忧虑。

  资中筠:这不重要。不在于他本人的经验,他四周有好多谋士,要看他会不会用人,这是主要的。里根一个演员出身,他有多少内政、外交经验?当初杜鲁门接替罗斯福仓促上台,外交经验一点也没有。所以不在于总统一个人有多少经验,在于他用人的策略怎么样,真正依靠什么样的人。这次奥巴马用人显示他还是有办法的,他用的都是比较有经验的人,而且是美国的主流、精英,说明他不是喊口号要变革、浪漫主义的。从基层选上来的人,一般都没有外交经验,但是这不重要。每个美国总统上台,对华政策基本上是一贯的。我还没看出来,从中美建交以来,历届总统有什么特别大起大落的对华政策。

  读书报:乔治・W・布什总统执政8年来,因其外交政策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在美国,他占了盖洛普季度民调支持率五次历史最低纪录中的三次。但也有观点称,布什只是运气太差,实际上在他的两任中,第二任和第一任有许多不同。他的民意是很差,但民意如流水,现在就对他作历史评价还为时过早。您认为呢?

资中筠:小布什最关键的失败在伊拉克。从发动伊拉克战争,他的借口站不住脚,然后真正做了以后也达不到他自己预期的目的,弄得一团糟,还腐蚀了国内的民主,比如说通过了“爱国者法”,监听美国公民,虐待战俘,损害了美国的形象,劳民伤财。出兵伊拉克这一招错了以后,这一系列的后果对内对外都有影响。他的外交政策现在已经有所回摆,开始时单边主义特别厉害,谁要是不同意我的意见,盟国也好,就不算盟国了。在第二任里,他就不敢这样了,又要修复和盟国的关系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了。他最大的失误就是伊拉克战争,就像越南战争,约翰逊总统本来在国内执行的是支持民权和高福利政策,应该说是当时很进步的国内政策,但由于越南战争中陷在里面了,以后越来越被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有两个选择:由于另一个超级大国没有了,军队竞赛可以不用费那么多,可以把大量的钱不用投到军备竞赛上去,所谓“冷战红利”,省下来的钱就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改善环境、国内的福利、国际的援助,多做一些这种事,执行一个比较和平一点的政策,多负一点国际责任。还有一种思路就是“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认为美国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确立它的唯一的独霸地位,千万不要让任何其他的国家能够起来跟美国抗衡,然后美国利用它现在的优势,看哪个国家不顺眼,就要去改变它的局面。对于中东,想出了一个“大中东民主计划”,它的理想是先把伊拉克拿下来,因为伊拉克毕竟是个很强的国家,原来比较发达的,拿它做为一个据点,扶植起一个亲美的政权来,再逐步扩张,使多数国家变成亲美的政权,当然和石油也有很大关系。结果第一招就失误了,因为我觉得美国有一类当政者经常被自己的力量冲昏头脑,高估美国的“无所不能”,其实它驾驭不了这么复杂的局面,低估了中东那么复杂的、宗教的、民族的、教派的、各种各样的局面,他以为进去以后以解放者的态度自居,萨达姆本来是个暴君,大家一定都很恨他,美国“为民除害”,会受到欢迎。美国占领伊拉克以后,所作所为有许多细节的错误就不去说了,总之没有能团结住各个方面的伊拉克人,以一种霸主的姿态出现,没有搞好。越是处境不佳,敌对势力强大的时候,它就越采取高压政策,比如情报不灵,他就用刑讯、虐俘,借口非常时期,需要这样做,结果适得其反,而且进一步损害了美国在世界的声誉。打阿富汗的时候,说是去打塔利班,在国际和国内都没有很多的反对意见,但是打完以后又没有给新政权足够的经济上的、政治上的支持,又去打伊拉克。如果他全力以赴去扶植阿富汗新政权,还可以对阿富汗人民带来实际利益,并打击塔利班的势力。现在塔利班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强,事情做得非常糟糕。为什么小布什的民调最差,美国人当初也许很多人都拥护打伊拉克,但是成王败寇,打完了之后打成这样,美国人也不管当初是否拥护,反正就觉得他做的都不对了,给他们带来许多损害。本来小布什第一任完了就该下台,那时许多人都认为他不可能连任,因为这些矛盾已经显示出来了,可能因为当时他的对手太弱了,所以他又当选了。做历史定位当然总要再过一段时间,但小布什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失误带来很大的问题,不但把中东局势搞得一团糟,对国内也起了很负面的作用,这点已经可以看出来。“9・11”是个突发事件,由于“9・11”的出现,使得美国人无法制衡他的这一方面,使得当时反对的声音说不出来了。“9・11”促使得保守势力得势,但不是非得出兵伊拉克不可,出兵伊拉克不是不可避免的。

读书报:美国总统大选是透彻的体现美国文化的过程。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7名学生组成的采访团,受李嘉诚基金会资助,从2008年8月始到美国观选,为时3个月,这是国内最早最全面介入美国大选的报道力量之一,其后上海外国语大学如此效仿。这种情况几年前恐怕也是不可想象的。您怎样评价?

  资中筠:作为新闻学习,就近观察选举当然是必要的。除了大选,也应该观察地方选举,地方选举也是很重要的,美国真正的民主在基层,不光是总统选举,总统选举特热闹,所以受到关注。不光是研究国际政治的,研究政治制度、比较政治的都应研究美国地方政治。作为新闻传播,能够有机会到现场去观察,这当然是好事。现在大概他们有钱了,过去财力不够。美国人研究中国是经常下基层调查各种各样的事情,那时我就老觉得美国人研究中国可以这样做,而我们到美国去当访问学者就只能浮在上面,只能在华盛顿、在纽约和一些学术机构讨论,很难真正到基层去,因为没有经费。现在有的单位有能力派人去现场观察大选,当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我觉得美国大选有一点是值得学习的,凡是失败的那一方,表现都非常得体,下台的讲话都非常漂亮,麦凯恩的说法非常得体。那次戈尔与小布什竞选,势均力敌,最后靠数票,数来数去把他数下去了,按道理讲他应该非常不平,也许本来应该是他胜利的,但是他下台的那番讲话也是非常得体的。美国政治中在失败者这一方,承认自己失败了就不再捣乱了,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真正的民主政治所需要的,他承认规则,不管心里有多么不平。竞争时无所不用其极,把对方骂得一塌糊涂,但竞选结束时都识大体,顾大局,为了美国的利益我就拥护你,所以希拉里就能够进入奥巴马的内阁,“屈居”他的部下,本来她是要当总统的。这点是很值得学习的。反观亚洲一些国家,下台的一方,不管是通过选举或是别的什么,就拼命捣乱,就不肯好好的承认这次失败,然后蓄积势力,经过选举下回重来。承认这个规则非常重要,就像下棋一样,不管怎样下完了,你输了,你不能把棋盘推翻了,不承认,甚至用武力把对方揍一顿。这次麦凯恩的讲话体现了失败者的风度,我希望你好,我希望你把美国搞好,我不能够在底下拆台,进行各种捣乱。他们也确实不再捣乱,他去干别的去了。其原因就在于他还有别的出路,他或者做生意去了,或者重新竞选参议员(当然必须再竞选),或者像克林顿那样到处演讲,搞基金会,他有好多事可以干。要说民主的传统,这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民主是大家承认游戏规则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哪怕只差一票,你就甘愿认输,就不能再捣乱。

我一般不大愿意谈论美国大选是不想凑热闹。我觉得中国媒体太一窝蜂注意美国大选,每4年美国就大选一次,而且整个过程延续将近一年,中国媒体、中国人的注意力就整天跟着转,我觉得有点过分。美国选总统当然是美国人的兴奋点,但对世界的影响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所以我研究美国,大选并不给予特殊的关注。美国到底是超级大国,美国使馆邀请好多中国人去模拟选举美国总统,我从来不去。听说上次多数中国人都选戈尔,这次我估计一定是奥巴马。中国人跑去模拟选举外国领导,颇有讽刺意义。对公众来说,对,美国大选的个人因素和各种各样的细节也许是个“看点”,但对研究国际政治,不必占太重要地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