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白鼠宝贝

2009-02-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赵强 我有话说

  当凯罗格斯发现人和黑猩猩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趋势时,他将两个小家伙分开了,毕竟他只是希望能够像抚养一个孩子一样来抚养一只黑猩猩,但并非要把自己的儿子变成一只猴子。

婴儿唐纳德和黑猩猩“瓜”

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哪吒从肉蛋中劈出,伏羲是华胥“履巨人迹”而孕,孔子也有“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西方类似的故事也不少,最著名的自然是圣母玛利亚。神、圣、王都有不同于人的身世,这些有悖于经验的描述可以断言为荒谬,也可以从历史、哲学和宗教中还原出一些合乎情理的阐释。如今同样有很多传奇,有的孩子还没出生就注定背负了某种神圣的使命。譬如说美国“英雄妈妈”奇迹般的八胞胎,她是个单身妈妈,通过体外受精已经生下了很多的宝宝;再譬如说英国的“无癌宝宝”,利用胚胎筛选技术从10多个受精卵中选择没有基因缺陷的一个植入体内并生育成功,如果我们回到神话时代来看这个事实,那么,联想到的也许会是某个英雄身上背负的诅咒,还有,就是不可捉摸的命运。

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经过理性思维提取规律,再应用到经验世界进行验证,换取指导操作或解释的工具和知识。这个流程创造了很多科技奇迹,也给予了人们看得到的新时代的奇迹。而当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是人的时候,科学家们面临着很多麻烦。《纽约时报》日前报道了一组“疯狂”的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科学教授帕万・辛哈给儿子头上戴了一个摄像头,随时记录孩子眼里所见的东西。他的同事德布・罗伊则在家中各处布下11个摄像头、14个麦克风,积累了25万小时的音像资料,以研究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阿瑟・托加定期对他3个孩子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扫描,试图研究大脑的发育变化。宾夕法尼亚大学儿童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德博拉・林巴克把自己的4名子女作为免费试验品纳入了“媒体对儿童影响”的课题组。范德比尔特医学院的斯蒂芬・卡马拉塔的全部7名子女则都参与到他的学习与语言障碍研究之中。

这些事并不奇怪,小儿麻痹症的第一针疫苗正是注入了发明家的儿子的身体,心理学教父皮亚杰的重要著作《儿童智力的起源》则来源于他对自家3个孩子长期的观察与实验。科学家的理由也很充足,“你需要试验对象,但这很难找到。”他们同样会按照自己的逻辑来保护自己的孩子,“核磁共振只是照张相而已。没人比我更爱我的孩子。我怎么会做伤害他们的事情?”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底线,“如果他们是你孩子,你想问他们问题就可以问他们问题。但如果要让孩子参加药物试验,那就是另一回事。”这方面,生物学家温斯罗普・凯罗格斯在上个世纪30年代设计了最有趣的一个实验,他让当时都只有10天大的儿子唐纳德和一只小母黑猩猩“瓜”生活在一起并记录他们的行为,这一计划持续了9个月。初版于1933年的《黑猩猩和儿童》一书详细地描述了这一实验过程。最初,瓜显示出了明显强于唐纳德的能力:服从、玩游戏并且最先发现新鲜事物。而唐纳德在发声模仿和发出吼叫声方面都远远优于瓜,但是他使用词语的时间要比瓜晚一些。而当凯罗格斯发现人和黑猩猩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趋势时,他将两个小家伙分开了,毕竟他只是希望能够像抚养一个孩子一样来抚养一只黑猩猩,但并非要把自己的儿子变成一只猴子。

科学家的子女跟着父母做一些奇怪的事,他们被置于某个实验环境下并试图达成某种目的,也许会受益,也许会受害,按照同样的逻辑,普通家庭中的子女也处于某个朦胧的期待之中,面对着更多的不可预测因素,看起来更像小白鼠。作用于万物的参数林林总总,我们认识到的无非九牛一毛。排除了诸多未知参数的结果被认为是可靠的经验,即使我们可以在知识体系中无视这些参数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却仍免不了被这些参数左右。走路、说话、交流,这些普普通通的行为蕴涵了太多的秘密。自然是个庞大的系统,每个客体看起来只分享了其中极小一部分,却同样沐浴着所有的阳光雨露。也许,整个系统的力量都向每个人敞开着,选择顺从,还是尝试着去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传说与科学家的实验无非是一种不同的选择而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